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13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講記

                                                         104年5月13日

 

究竟涅槃

在佛法上,究竟乃指事理至極之境界,涅槃則為滅度、寂滅與不生不滅之義。《大乘義章》(十八)云:「 外國涅槃,此翻為滅,滅煩惱,滅生死,名之為滅,離眾相故,大寂靜故,亦名為滅。」經文所言究竟涅槃,又稱大般涅槃,即大滅度之義,《涅槃玄義》上曰:「摩訶此翻為大,般涅此翻為滅,槃那此翻為度,是為大滅度也。」以上所引述之言,皆是依字釋涅槃名,另有依義釋涅槃者,《涅槃經》(二十五)曰:「涅者言不,槃者言織,不織之義,名為涅槃,槃又言覆,不覆之義,乃名為涅槃,槃言去來,不去不來,乃名涅槃,槃者言取,不取之義,乃名涅槃,槃言不定,定無不定,乃名涅槃,槃言新故,無新故義,乃名涅槃,槃言障礙,無障礙故,乃名涅槃。善男子!有優樓佉迦毘羅等弟子言,槃者名相,無相之義,乃名涅槃,善男子!槃者言有,無有之義,乃名涅槃,槃名和合,無和合義,乃名涅槃,槃者言苦,無苦之義,乃名涅槃。」以上所述涅槃之涵義,實已概括修證涅槃之法要,因其義深廣,一般解說涅槃者甚少論及,故特以引述,以供修學之參考。

佛法言涅槃,雖有多種,唯通常以有餘和無餘分之,就小乘而言,凡證得阿羅漢果者,雖已斷盡招感生死業因的見思二惑,唯尚有前業所招的生死果報之身未滅,所以還有餘依的存在,故名有餘涅槃。若連以前煩惱業所受之身亦滅,更不隨業受生死之果,則為大乘所證之無餘涅槃。

約而言之,小乘涅槃,所斷的是見思煩惱,所滅的是分段生死身,所證的是偏空之理,因為小乘僅斷見思煩惱,尚「有」其「餘」的塵沙,無明煩惱未斷,只滅分段生死而已,故稱有餘,至於大乘涅槃,則是三惑全斷,二種生死永滅,再「無」其「餘」的煩惱可斷,生滅已了,故稱無餘。而大小兩者的分別,有三點可為說明: 

一、小乘滅生死而證涅槃,大乘則是了生死即涅槃。 

二、小乘只斷三界內之見思惑,大乘並斷三界外塵沙與無明二惑。 

三、小乘未徹證法身、般若之德,大乘則為福慧俱足,眾德圓滿。《法華玄贊》(二)云:「一、真如之體,靈明妙覺,名為般若;彼為覺性故也。小乘之涅槃,體非覺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體,出所知障,名為法身;彼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小乘之涅槃,非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體,眾苦都盡,名為解脫;彼離分段變易故。小乘之涅槃,唯離分段,未脫變易,故非圓滿解脫。」文中所言「真如之體」其義為:真為真實,離妄而為真,如為如常,即常住而不變不改。此真如乃諸法之體性,故稱「真如之體」。《唯識論》二曰:「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名真如。」 

總括以上經文所說:從「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皆在闡明諸法皆空之義,因為能明「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般若之真義,故能破我法二執,二執既滅,則心無罣礙,亦無恐怖,如此則心地清淨,而遠離顛倒夢想,證入三德俱足,究竟涅槃的境界,此境界又名之為大般涅槃,亦為無上的佛道。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世者,乃指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而言,為一切時代之意,諸佛則言佛數無量之義。依佛經所說,過去佛是迦葉佛時代,現在佛為釋迦牟尼佛時代,未來佛則為彌勒佛時代,三世諸佛,亦含有十方諸佛之意。 

佛,梵語本為佛陀,簡稱曰佛。義為覺者,即是覺悟的人,因為人的範圍較小,故以「者」代之,以契合《華嚴經》所說:「有情無情,同圓種智」之義。而佛所覺者,乃是覺悟宇宙與人生的真如實相之理,而此理,簡言之,即是緣起性空之法。由於眾生常為世情所迷,妄生執著,而煩惱無盡,佛因覺悟此虛妄不實之非,深知宇宙萬有,人生一切皆是無常,故以所覺教化一切有情眾生,使之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覺,梵語曰菩提,有覺察與覺悟二義。《大乘義章》(二十)曰:「覺有兩義:一、覺察名覺,如人覺賊;二、覺悟名覺,如人睡寤,覺察覺對煩惱障,煩惱侵害,事等如賊,唯聖覺知,不為其害,故名為覺。覺悟覺對其智障,無明昏寢,事等如睡,聖慧一起,翻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為覺。」此喻在事上,一切煩惱如賊,伺隙而入侵,唯聖者能隨緣覺察,不為所擾,在理上,因凡夫痴迷,顛倒執著,唯聖者能朗然徹悟,燭照無邊,不為所困。如此能深觀事理入空慧之境,實為大覺聖者—佛。

再者在佛法上,覺有三種:一、自覺:即外而覺悟一切諸法的幻化無常,覺知人生是苦之理,內而覺悟「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之義,只要有情眾生能發心如理如法,依教奉行,即能踏上成佛之道。二、覺他:亦即以先覺覺後覺之意。由於眾生痴迷,垢染深重,常生煩惱,佛不因自己解脫而置眾生於不顧,乃將所覺知的宇宙人生之真理法則,用以教化眾生,使之離苦得樂。三、覺滿:在自覺覺他兩種功德圓滿成就之後,佛實已得證福慧俱足,覺行圓滿的無上境界。此三覺圓成的道理,正與儒家《大學》首章所言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自覺),在親民(覺他),在止於至善(覺滿)」之義,甚相契合,都在言修學成就的真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