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十八句:怛姪他


咒語:第十八句。

怛姪他

觀世音菩薩現阿羅漢法身相
講述:
這句咒語是由「怛姪他」一個語詞而成。意思是「所謂」、「說咒」,因為「所謂」是一個覆語詞,其後尚須有其他語詞,才能成句,所以引申其義而有菩薩、阿羅漢以及智慧、慈悲、看破、放下等佛法修行的涵義;而「說咒」即在說明咒語的涵義。如果將此句咒語與前一句「摩罰特豆」合併起來看,就能更清楚的了解此句咒語所含的意義,所謂一切證得佛果的菩薩、聖者,都是要對佛法能有正信、正見,而且依法修行才能解脫煩惱,證得清淨佛果。
觀世音菩薩用此覆說和說咒的語句來重覆前面所宣說的咒語,意思即在示知眾生,佛法的修行要連續不斷、長期薰修,才能有所成就。至於所謂果報的大小、快慢,完全要看修行人用功的程度而定:善根深重而又老實行持,果報一定好;善根雖好,但不用功,所得當然有限。一個俗世凡夫要修到證得果位的聖者,在佛法上絕對可能,因為眾生本具佛性,只是塵緣太深、雜染不斷,遮掩了原有佛性的光明,如何能從生活中去除這些貪、嗔、癡等塵垢,化雜染為清淨,就要在所謂修行上下功夫。很多人常常以為修行就是苦行,其實只要能不預設目標,一切隨緣盡份、自在圓滿,凡事不去強求,就不會感到有任何的勞累辛苦。
此句咒語還含有另一項意義,就是菩薩賜給大家的福報,因為「怛姪他」是前面十七句咒語的一個小結,能夠繼續來此禮敬菩薩、繼續研習以下的咒語,對大家來說,就已經是善根生長、由解生信,而且居所能安、自在清淨。這種情境也許大家並不覺得,但是只要能靜心的細細思索,這就是福報現前。雖然修行證果,非一蹴可成,但是只要真心不退,功德自會圓滿。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了自己所得的這份善緣,在這句咒語中所謂的一切菩薩、聖者,也都是由眾生修行而成,也許大家會說,那些得證佛果的聖者,都是經過多世累劫,才能有所成就,而自己只是一介凡夫,如何能得佛果?話雖說得有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能夠來此聽聞佛法、研習大悲咒,也是經過多世累劫、善根深種,才能有此佛緣,而且這其間還有很多因緣,都不是人力所能安排、所能解說,大家都是凡夫異生,只要能深信不疑的誦持大悲咒,果報自會隨機應現。
觀世音菩薩為使眾生能真心修持此一慈悲法門,特現阿羅漢尊者法相,為眾生示現修行的真實境界。阿羅漢在佛教來說,是指修證四果的人,已斷見、思二惑的煩惱,脫離輪迴,進入四聖法界,而且常在世間救度眾生。在大乘佛教中,常被提到的有十八羅漢,據傳唐朝的布袋和尚,就是其中的一位羅漢。菩薩在宣說此句咒語時,所以要化現阿羅漢,意在示知眾生,阿羅漢是經過初果、二果、三果嚴格的修行次第,才能證得四果,眾生修行也要學習此種堅忍不退的精神,依法修行,也就一定能得證此一佛果。所謂佛法自在,修持在人,能盡一份心,就會現一份果,這是此句咒語的真義。
這句咒語雖然涵義廣泛,但菩薩對眾生的慈悲卻極為深重,只要眾生能真心修持慈悲法門,廣行善業,誦持大悲咒能淨心不斷,則不祇能離苦、得樂、消災、長壽,而且能深植未來多世的善根,種善因得善果,就像阿羅漢尊者一樣,能解脫煩惱,不受輪迴之苦。佛法慈悲廣大,除了要從信、解上深信不疑、精勤修習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去體悟,以持咒消除業障,以慈悲開啟智慧,隨緣盡份、常行不變,時日一久自能靈明應現、安樂自在了。

(請點菩薩示現圖參閱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