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四十手的緣起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四十手的緣起

講述:

在研習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宣說的八十四句大悲咒之後,對於所附之四十二手,因與大悲咒有很多相應之處,故有說明之必要。在密法上所言之手,即具手印之義,而手印為密法中三密之一的身密,含義深微,實難探其究竟。僅就經籍所記,將此四十二手之來源及其所涵之大意,略加引述。

一般所說的手印,乃為以手指結成的一種手的姿態,象徵每位菩薩修行的願力與修行的成就,亦為教化眾生的示現之法。眾生學習時,不僅要有上師指點,而且要身心清淨、莊嚴肅穆,以恭敬、慈悲之心行之,方能與佛菩薩相應。

《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四十手,為佛所說,在《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中亦有清楚的記述:「爾時世尊對阿難言,是觀自在菩薩為眾生故,具足千臂,其眼亦爾。我說彼者其有千條,唯今略說四十手法。其四十手今分為五。何等為五?一者如來部。二者金剛部。三者摩尼部。四者蓮華部。五者羯磨部。一部之中,各配八手,其五部中亦云五法。以何為五?

一者息災法,用佛部尊,所以有化佛手,羂索手,施無畏手,白拂手,搒排手,鉞斧手,戟矟手,楊柳手。

二者調伏法,用金剛部尊,是故有跋折羅手,金剛杵手,寶劍手,宮殿手,金輪手,寶缽手,日摩尼手,月摩尼手。

三者增益法,用摩尼部,是故有如意珠手,寶弓手,寶經手,白蓮手,青蓮手,寶鐸手,紫蓮華手,蒲桃手。

四者敬愛法,用蓮華部,所以有蓮華合掌手,寶鏡手,寶印手,玉環手,胡瓶手,軍持手,紅蓮手,錫杖手。

五者鉤召法,用羯磨部,所以有鐵鉤手,頂上化佛手,數珠手,寶螺手,寶箭手,寶篋手,髑髏手,五色雲手。隨其所欲,無不成辦。」以上經文為佛對阿難所說之四十手法,並闡明此四十手分屬五部,一部之中,各有一法,一法之中,各有八手,這八手又各有其功能,這就是佛法謹嚴之處。至於五部及五法的涵義,現在約略的加以說明。這裡所說的五部,乃是指金剛界五部而言。金剛界為開顯大日如來智德的部門,因其智慧,能破諸惑障,而證實相之理;堅固銳利,有如金剛,故稱之為金剛界。此界為始覺之上轉法門,能轉在迷之九識,而成五種之果智,並分類為五部,其名稱及涵義為:

一、如來部:又名佛部,意為理智俱足,此理智在凡位未顯,入果位則理智俱顯,覺行圓滿。此部大日如來為部主。

二、金剛部:意為眾生心中,本具成佛的理智,雖在生死之海中流轉,然其理智,一如金剛埋於泥中,歷久不朽、不壞,一旦破除無明,即能成佛。此部不動如來為部主。

三、摩尼部:又名寶部,意為佛所圓滿的萬德中,福德最為莊嚴廣大,即如恆河沙數,亦不及佛所具之福德於萬一,此部寶生佛為部主。

四、蓮華部:意為眾生本具清淨菩提心,雖在六道中輪迴,仍如蓮華般清淨,在污泥中不垢、不染。此部阿彌陀佛為部主。

五、羯磨部:又名事業部,意為佛菩薩垂憫眾生,成辦一切事業,以濟度眾生解脫煩惱。此部不空成就佛為部主。

    在約略介紹五部的涵義之後,對於前面提及的始覺和九識轉五智的情形,亦須略予說明。始覺為三覺(本覺、始覺、究竟覺)之一,是指眾生所具有之本覺在為無名習染之後,復因本自清淨的自性與外在的教化,而使妄心漸息,慢慢開始恢復固有的本覺知能。並由此向上不斷精進,而轉入究竟覺,亦即徹底的覺悟,所以始覺乃是本覺與究竟覺之間的一項過程。至於九識(又名無垢識)轉五智的情形,則為密教的論說(顯教為八識轉四智),乃是轉此九識為法界體性智,而與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共稱為五智。此五智為引攝眾生,滅除貪、嗔、癡、慢、疑,而緣生東、南、西、北、中五智五佛。其位於中央者為大日如來,其智為法界體性智,主方便究竟之德。位於東方者為不動佛,其智為大圓鏡智,主發菩提心之德。位於南方者為寶生如來,其智為平等性智,主修行之德。位於西方者為阿彌陀佛,其智為妙觀察智,主成就菩提之德。位於北方者為不空成就如來,其智為成所作智,主入涅槃之德。此五智在佛法上又稱五智如來。以上是轉在迷之九識為五智的簡單說明,與金剛界之五部,實具有同一涵義。

至於五種事業法的名稱及涵義,則為:

一、息災法:乃佛菩薩為助眾生除滅一切災害業障,使其修行無所障礙,而得成就之法。

二、調伏法:乃佛菩薩為使眾生調伏心中一切魔障,使其修行能夠不生煩惱,諸行方便之法。

三、增益法:乃佛菩薩為教化眾生能於清淨修行中,增長福德智慧,一切所作皆能增益之法。

四、敬愛法:乃佛菩薩為度化眾生能廣行布施,弘揚佛法,辯才無礙,得人敬愛之法。

五、鉤召法:乃佛菩薩以此法鉤召諸天善神,護衛眾生修行,並以之鉤召惡道眾生,入於人天善境之法。

    此為五法之大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以大悲願力,統攝五法,度化眾生,並以大悲咒與四十二手,契入五法,使之相應,使眾生都能滅除一切罪業,息災增福,並以之度化一切眾生,滅諸煩惱,成就一切所願。

 

五部暨五智如來

 

羯磨部

鉤召法

不空如來

成所作智

主入涅槃之德

 

西

蓮華部

敬愛法

阿彌陀佛

妙觀察智

主成就菩提之德

如來部

息災法

大日如來

法界體性智

主方便究竟之德

金剛部

調伏法

不動佛

大圓鏡智

主發菩提心之德

 

摩尼部

增益法

寶生如來

平等性智

主修行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