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因緣 (一)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第一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因緣 (一)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妙法蓮華經」之第二十五品,乃釋迦牟尼佛應無盡意菩薩之請,答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並解說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如何以其大悲弘願,為眾生解脫一切煩惱的慈悲情境。在佛教的經典中,觀世音菩薩的聖名,在西元一世紀初印度即存在著觀世音菩薩的信仰,而且除了佛陀之外,是少數幾位深受大家信仰的菩薩。在中國最早以「觀音」之名見於漢譯佛經的是「成具光明定意經」是由印度僧人支曜於公元一八五年所譯,在經中三十位稱為「明士」的菩薩中,「觀音」是其中的一位。至於其他經典中觀世音出現的時間與經典,在以後經文講述中,再加說明。 

    「普門品」雖是「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的一品,但卻為人讀誦,解說流通得最廣,主要原因,當然是佛陀的講述,經文中佛陀對無盡意菩薩說:「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這一段經文佛陀已將觀世音菩薩的無量慈悲與解脫眾生一切煩惱的奇妙方法,只要能「一心稱名」,菩薩就能聞聲救苦、使眾生得到解脫。這種方法對苦難中的眾生來說,實在是最為方便之法。所以易於為眾生所信受。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例子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流傳也有很大的影響,相傳在五胡十六國之世,北方有一小國北涼,國王名沮渠蒙遜,有次患病,嚴重到群醫束手,百藥罔效的地步,眼看就要死亡,這時有位譯經的曇無法師,正巧來到北涼,聽說國王身患重病,就來到王宮對其家人說:國王生的病,乃是一種業障現前的病,世間的醫藥,是治不好的,但是因為國王的壽命還沒有盡,只要國王能至誠讀誦「法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能得到菩薩的慈悲護持,很快就能消除業障,身體痊癒了。由於醫藥罔效,已別無他法,在經得國王同意後,即決定遵照曇無法師的指示,以至誠恭敬之心,持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來真是不可思議,沒有多久的時間,國王的病果然就不藥而癒。如此一來,不只國王衷心信服,繼續唸誦「普門品」就連全國的民眾亦自動誦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而且由於至誠持誦,很多人也因業障消除,而煩惱解脫。類此之事,在世間流傳極多,而使「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廣布於世,使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歷久不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流傳,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弘願,深切悲憫世間眾生的疾苦而聞聲救度,為眾生解脫一切苦難的精神,更是世人信仰的直接原因。只是很多人都曾聞知「普門品」的靈驗,歷來的註釋亦多,但正如 演培法師所說,能知其真實之義的,也許並不太多,為此乃在講述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為宏揚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乃不揣淺陋,講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供同學們修學時能多一份資糧,對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更多一分了解,更增一分敬仰。觀世音菩薩的無量慈悲,可說一切時、一切處都在護持世間一切眾生,只要我們能真心虔誠恭敬的信仰菩薩,必定能得菩薩真實的護持,演培法師說:「你對菩薩的虔敬多一分,你就能多接近菩薩一分,這是絕對的,不容我們有絲毫置疑的餘地。」這些話對在座的同學們來說:相信必有深切的感受。希望在未來講述的時候,我們能共同發至誠恭敬之心,用功修學,老實行持,必能解脫一切煩惱,使生活圓滿、自在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