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講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101年2月8日

第三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講述:

      在前二講中大致介紹了「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因緣,也約略說明「妙法蓮華經」之經名釋義。這一講則要開始譯述普門品之經文。全部經文共分為兩大部,一是以言語問答的方式宣說經文的涵義;二是以偈頌問答的方式宣說經文的要義。兩者內容相似,只是文字體裁的運用不同。在講述時,先講言語問答部分,再講述偈頌部份。

    經文:「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經文譯述:無盡意菩薩,從座位上站起來,偏袒著右肩,雙手合掌,面向佛陀,請法說:世尊!觀世音菩薩,有什麼樣的因緣,稱名觀世音?」

    這段經文,要分作幾點加以說明:

   一是「爾時」這是指無盡意菩薩向佛請法的那個時間,也就是當此之時,簡稱之為當時。

   二是請法的「無盡意菩薩」,菩薩稱名為「無盡意」,乃是依菩薩的性德而作此稱名。是在說明這位菩薩雖已是福慧俱足,智德圓融的大菩薩,但如何能為世間眾生解脫煩惱,卻仍有著慈悲難盡的意願,所以稱名「無盡意」。至於「菩薩」乃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譯為覺有情,也就是對佛法有真誠信仰的一切有情眾生,菩薩都要慈悲的予以教化,使其能自發菩提心而對宇宙人生的道理有所覺知,並能修學佛法,精進不退,以能上求佛道以自覺,下化眾生以覺他。這就是菩提薩埵的真實之義。而這種解義,也正涵蘊大乘佛法自覺覺他的精神。 

   三是「即從座起」,這句要分作兩點來說,先是「即從」乃是指在法華會上,當無盡意菩薩聽佛解說了妙音菩薩的本事品之後,隨即從座位上站起來,這就是「即從」的意思,如果不加說明,便不了解這即字的時節因緣。次是「座起」,先說「座」這是指無盡意菩薩的座位,是象徵諸法空座的法座。因為以法空為座,所以菩薩請法乃有依法空而證妙有的深意在。次是「起」,是表示菩薩對世尊的禮敬。所以「即從座起」看起來雖似簡單,但也深含法義與禮敬之意。

   四是「偏袒右肩」,這是佛在世時,出家佛弟子起身請法的一種形式,當時比丘所著袈裟與現在南傳僧人所著的一樣。平時不禮佛不說法時,左右兩肩都包裹而不袒露,到見佛禮佛時,為了表示恭敬,特將右肩坦露出來。無盡意菩薩為了向佛請法,乃在站起時,同時袒露右肩,以示對佛的尊敬。 

   五是「合掌向佛」乃是將兩手掌合攏起來面向佛陀。這是出家和在家眾與人見面時常用的一種禮節。而在佛法的解義上,兩手的十根手指,各自獨立,代表著四聖與六凡的十法界。如果將十指併攏合掌當胸,則是表示十法界在此一念之中,是真誠的一種禮敬。 

   六是「而作是言」,是指無盡意菩薩在作了以上的禮敬之後,就向佛請法說:「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這是無盡意菩薩所提的問題。在此要特別說明的就是無盡意菩薩,乃是參加法華會八萬菩薩摩訶薩之ㄧ,已是「以意修身,悟入佛慧,通達大智,到於彼岸」的補處菩薩,對於同時與會的「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其義不可能不知,無盡意菩薩之所以要提出這一問題,乃在代表還沒有了解觀世音菩薩功德的眾生而作此問,用意是請世尊能做解說,藉以宣示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的慈悲法門。 

    深一層看這也是無盡意菩薩為眾生所作的無量功德,使世出世間的一切眾生,都能廣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救度。此一功德,可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能廣布於世,普度一切眾生而知其無上的成就。也可以說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的無量功德,乃由無盡意菩薩的請法因緣而來。所以這一段的經文在講解上都在敘述無盡意菩薩的作事因緣,原因即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