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講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101年2月15日

第四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講述:

      上一講曾敘述了無盡意菩薩向佛請法所做的禮敬與因緣,了解到佛教信眾在請法時應有的禮敬,作為與對所請之法的莊嚴意義,也就是所請之法,能有益於眾生的教化,方為真實之法義。這一講要接著上次的經文,繼續講述:

    經文:「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這是普門品開宗明義的起始句,也是無盡意菩薩所要提出的問題,意思即在請佛解說觀世音菩薩究竟以什麼樣的因緣、功德稱名為觀世音。也許這一問題,對很多初學佛法和觀世音菩薩法門的人,都常具有的疑問,現在由無盡意菩薩提出,實在是為眾生破除此一疑障,而對於在座的各位同學來說,也是一項難得的機緣。 

    首先說「世尊」之義,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德號之ㄧ,為世出世間一切眾生對佛共有的尊稱。再者要說明「觀世音」聖名的涵義,「觀」是以智慧觀察事物之理的意思。「世」有遷依之義亦為世間之意,為眾生所處之世界,包括時間和空間,說明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的時間與東南西北上下十方的空間。在佛法來說,世間不祇是指森羅萬象的大地為世間,宇宙和人生也統稱為世間,眾生所生存的國土世界謂之器世間,眾生由惑造業而成有感之色身為有情世間。「音」為聲音之意,在佛法上常以音聲說法,「法華經」信解品裡摩訶迦葉所說之偈言,即有「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踴躍,得未曾有」。「音」亦有物體震動與碰撞之意,近代高僧虛雲和尚有首偈語:「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歇」。是記老和尚在揚州高旻寺時,有次坐禪,當開靜時,護持人員照例要為之奉茶,但一不小心,卻將老和尚之茶杯碰落地上,因而發出砰的一聲碎裂之音,老和尚乍聞此音,頓有所悟,乃作此偈。可見音聲不祇能傳法,而且也能令人開悟。

    由於「觀世音」三字為菩薩之聖名,菩薩以大悲度世,為解脫眾生一切煩惱,所以菩薩之觀,非僅以眼根觀察世間事物緣生緣滅之相,而是以心智觀照宇宙生滅變異與眾生生命流轉之理,如此菩薩才能以應化之身,普度一切眾生,所謂「千處有求千處應」涵義即在於此。而「普門品」中,佛以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實因菩薩有無盡的願力與無量的慈悲,乃能有此無比的功德。而這也正是世尊為無盡意菩薩解說觀世音菩薩得此聖號的因緣。 

   除此之外,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佛也曾對阿難尊者說明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此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做菩薩,汝等大眾,諸菩薩摩訶薩、梵、釋、龍神,皆應恭敬,莫生輕慢,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尊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這一段經文與「普門品」中佛所說觀世音菩薩以成就的因緣與救度眾生的意義,均極相同。益見佛對觀世音菩薩慈悲度世的讚嘆。

    為了使各位同學,對觀世音菩薩度世的機緣,能多一點點了解,根據佛教經典的記載,作一些綜合的說明:早在公元一世紀時,在印度即流傳著觀世音菩薩的信仰,而且非常普遍,得到僧俗二眾的信仰。依中國最早到印度取經的僧人法顯所記,當地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包括上自君王,下至僧侶、與各行各業的民眾,信男信女等,都深信觀世音菩薩是一位救苦救難的大菩薩,是充滿慈悲,普門示現的救度者,任何人只要信願相求,菩薩必能聞聲救苦,並且不分出身,性別,貧富,貴賤,菩薩都是平等相待,無所差別。而且這種信仰一直流行於印度,歷久不衰。

    觀世音菩薩名號,最早見於佛教經典的是約於公元100年前後出現的「無量壽經」,在這部經典中,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一起做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是光明與慈悲的象徵。

    其次也可以從造像上,看出觀世音菩薩在印度早期的信仰,參照公元1961年在印度西北部古城塔克西拉,所發現的一件殘缺不全的三聖像,其間觀世音菩薩位於阿彌陀佛左側,右側缺損的為大勢至菩薩,並且從當時的文字體裁看,此聖像的年代約為公元二世紀前後,而在其他考古資料中,觀世音菩薩像的創作,也都在公元一至二世紀貴霜王朝時期,其中在犍陀羅地區出土的觀世音菩薩像,即是手持蓮花,身著貴族服飾的王族身分。 

     從以上的記述中,可以清楚看出觀世音菩薩的信仰,早已流傳於印度。而觀世音菩薩見於中國佛教經典的,也早在公元185年。因為今天的時間到了,留待下次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