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101年8月15日
第二十八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講述:
經文:「應以大自在身而得度者,即現大自在身而為說法」 。
大自在天,梵語稱之為摩醯濕伐羅,又稱摩醯首羅譯言大自在,居色界之頂。此大自在天原為婆羅門教之主神,但與佛有甚深因緣,相傳佛在說「三法印」時說到「諸行無常」乃生滅法,認為「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時,摩醯首羅亦在場聽聞,就在佛說法之後,即問佛說:既然你以寂滅為樂,乾脆你讓我吃了,就可以真正寂滅(涅槃)。佛立刻說:可以!摩醯首羅見佛如此參破生死,深受感動,即刻皈依為佛的弟子,而為佛法之守護神。
這裡要順便說明一下「三法印」的意義,「三法印」是早期佛教修行的最基本原則,即「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滅變異中,不管現在與將來,世間的現象都時時在變異之中,而最後終歸幻滅;「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世出世間法中,並無我的實體,能長存不滅;「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能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所以涅槃是寂靜自在的。在佛法上,凡能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正法,有如世間通用之印鑑可作證明,故名之為三法印。雖然在佛法的演進中,有各種的說法,但三法印仍是一切佛法修行的根本要義。
由於摩醯首羅含有大自在之意,故亦稱之為大自在天王,此天王生有三目,其因緣在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中,曾有說明,有次佛在說法時,應大目犍連、舍利弗、大迦葉三位弟子所請,講述大自在天的本生因緣「彼於過去八萬四千劫前,彼時有佛,正等正覺,出現世間,名功德海,有一大城,亦名功德海,彼有婆羅門,名曰寂靜,有其二子,一名商迦,二名魯支,漸次成長,聰明多智,俱厭生死,作禮父母,而白父言,我欲入山,於彼修道。」當時其父雖極為反對,但是因其子意志堅決,乃不再勸阻,於是兄弟二人乃相偕入山修道,有次在禮佛時,商迦於佛前燃燈三盞,施三條針,志心供養,而發願言:「獻此三燈三針。願具三眼得三股叉,於生生中恒行施願,為世間主宰得八自在,成就欲樂,心識聰利。」這是佛說大自在天的修行成就的因緣。
由於此段經文以大自在天為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的對象,除了要大致了解大自在天的本生因緣之外,再者就是對自在之意義亦應有所明白。所謂自在,簡單的說就是對世出世間之諸相,都能心無煩惱、進退無礙。自在有二自在等多種,這裡就大自在天所說的八自在作一簡要的說明,據《涅槃經》云:「自在有八種,一、是能視一身為多身;二、是示一應身滿大千界;三、大身輕舉遠到;四、現無量類常居一土;五、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無法想;七、說一偈義經無量劫;八、身遍諸處猶如虛空。」這八自在,又稱八大自在我,是修行的究竟成就。
關於觀世音菩薩現大自在天王身所說之法,除八自在之外,還有經中記述天王對天后所說的話,也甚有法意,「彼大自在天子與烏摩天后於獅子座上同座而坐,彼諸天眾圍繞恭敬供養,其天忽聞琴樂之聲,音韻微妙,聞已愛著,令心迷亂,爾時尊者,大目乾連雖聞其樂,以無畏善根,調伏其心,無所愛著……烏摩天后忽然見已,心生疑惑,告天子言,此是何人,身被法服,端嚴寂靜,調伏諸根,威儀具足……天聞言已,觀察尊者,而復告言,天后,汝知識耶,天后答言,我昔未見,今亦不知,大自在天白言,此是大福德離欲佛弟子,能破諸過,教化眾生,與作安樂,因為乞食,而來至此……彼人之師,於三無數劫,求大菩提,廣修福力,於其世間,難作能作……。」其間大自在天並解說佛所修行之六波羅蜜達一切智智,而得圓滿成就,降伏一切魔王,同時大自在天將自己的修學,也略解說:「我於過去無數俱胝劫,於大牟尼佛所,布施供養、修福持戒、薰習智慧,過是已來,獲自在報,於八生身中得八種自在,我曾生生布施持戒苦行,求主宰自在,欲樂解脫,乃至究竟寂滅,安樂亦然,是故布施、智慧觀察、一心守護、修行不斷。」從大自在天的自我解說中,可以深知一切修行,都要從布施、修福開始,而後勤苦行持,不間不斷,方能得到真實的成就。
此段經文中,佛所說,觀世音菩薩現大自在天王身而為說法,若能透過大自在天的自己所說,亦即能知觀世音菩薩所說,至於引用經文作一說明,因為再好的文字和說法,都不如當機者現身說法來得自然真切,觀世音菩薩以大悲宏願、不畏煩瑣,屢屢化現各種身形,廣為眾生,說其所說之法,行其所當之行,涵義即在於此。
在佛法修行上,聽經不如讀經,因此在每次課程上,都盼能引述與所學內容相關之經文與同學們共參共研,相信會對研習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與在修學精進方面亦將有很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