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101年8月22日

第二十九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講述:

  欲界第六天之他化自在天,在佛法上又稱之為天魔,名波旬。因魔有為惡與障礙善法之意,所以在釋迦牟尼佛成道的前夕,曾聚眾妄圖加以阻撓和破壞。《玄應音義》說:「梵云魔羅,此譯云障,能為修道作障礙故也。亦名殺者,常行放逸而害自身故,即第六天主也,名曰波旬。」於此可知天魔乃是常會為修學佛法與正道者帶來障礙。《注維摩經》云:「什曰波旬,秦言殺者。常欲斷人慧命,故名殺者。」對於魔之危害,在《過去現在因果經》中,就記述釋迦牟尼佛於成道之初時,即曾遭天魔的阻撓與破壞,經文記:「爾時,菩薩在於樹下。發誓言時,(不成正覺,不起此座)天龍八部,皆悉歡喜,於虛空中,踴躍讚歎,時第六天魔王宮殿,自然動搖,於是魔王心大懊惱,精神燥撓,聲味不御,而自念言:沙門瞿曇,今在樹下,捨於五欲,端坐思惟,不久當成正覺之道,其道若成,廣度一切,超越我境,及道未成,往壞亂之。」這是敘述天魔因畏懼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正法宏揚,魔法必將消退,因之魔性大發,欲往阻撓破壞。其時魔王之子薩陀,聞其父言,即勸說:「菩薩清淨,超出三界,神通智慧,莫不明了,天龍八部,咸甚稱讚,此非父王所能摧屈,不須造惡,自招禍咎。」可見魔王這種嫉妒、嗔怨的行為,連其子都不贊同。

 但是魔畢竟是魔,對於能障礙擾亂和破壞人之善事,當然不會放過。於是雖在多數人反對之下,仍然一意孤行,率領魔眾,前往佛之座處—畢波羅樹下。抵達時,見於牟尼,寂然不動,欲度生死三有之海。「爾時,魔王左手執弓,右手調箭,語菩薩言:汝是剎利轉輪聖王種,而為乞士,此非所應,今若不起,…… 我試射汝,一放利箭,苦行仙人,聞我箭聲,莫不驚怖,低迷失性,況汝瞿曇,能堪此毒?汝若速起,可得安全。魔說此語,以怖菩薩,菩薩怡然,不驚不動。」魔王見言語勸說無效,於是挽弓放箭,射向菩薩。但是「菩薩眼不視箭,箭停空中,其鏃下向,變成蓮花。」魔王見箭亦不能傷及菩薩,就命其女以媚語色相誘之,魔女並對菩薩說:「仁者至德,天人所敬,應有供侍,我等今者,年在盛時,天女端正,無踰我者,天今遣我,以相供給,晨昏寢臥,願侍左右。」接著諸魔女乃在菩薩前,以綺言妖姿三十二種,媚惑菩薩。但菩薩卻對眾魔女說:「汝植小善,得為天身,不念無常,而作妖媚,形體雖美,而心不端,淫惑不善,死必當墮三惡道中,作為獸身。」說完諸魔女突然變成老姥,頭白面皺,齒落垂涎,……不能自復。據《方廣大莊嚴經》所載:諸魔女見媚惑菩薩,既不能得,乃歸告魔王說:「我等昔來,未曾見有如是之士,於欲界中,覩我姿容,而心不動,我為媚惑,能竭人意,譬如旱苗,見日燋枯,……今此丈夫,何緣乃爾?惟願大王,莫與此人,共為嫌隙。」雖然魔女言詞懇切,但是魔王見色誘不成,心猶不甘,乃又對菩薩說:「汝若不樂人間受樂,今者便可上昇天宮,我捨天位及五欲具,悉持與汝。」菩薩答言:「汝於先世,修少施因,今故得為自在天王,此福有期,還要下生沉溺三塗,出濟甚難,此為罪因,非我所須。」魔王聽後,心想利箭、色誘不成,天王的位子也不能使之動搖,只有廣集軍眾,以力威脅。魔王作此念時,各形魔眾,便集聚空中、地面,圍繞在菩薩四週,並作出種種惡狀,同時「狂吼嘶喊,聲震山谷,風火煙塵,暗無所見,四大海水,一時湧沸,……」身處如此險惡之境,任何人都會心生恐懼,難以安定。但是「菩薩心定,顏無畏相,猶如獅子處於鹿群。」雖然魔眾各逞所能,一心要摧破菩薩成道,但菩薩以慈悲之力,化解了一切危難。

  正當魔王計窮憂惱之時,忽聞空中有神而言:「我於今者,見牟尼尊,心意泰然,無怨恨想,是諸魔眾,起於毒心,於無怨處,而橫生忿心,是痴惡魔,徒自疲勞,永無所得,今日宜應捨恚害心,汝口乃可吹須彌山,令其崩倒,火可令冷,水可令熱,地性堅強,可令柔軟,汝不能壞,菩薩歷劫,修習善果,正思惟定,精勤方便,凈智慧光,此四功德,無能斷截。」這是天神「負多」對魔王的勸說,希望魔王與魔眾能知所悔悟。接著天神又說:「世間眾生,沒於三毒,無有救者,菩薩慈悲,求智慧藥,為世除患,汝今云何而惱亂之。世間眾生,痴惑無智,悉著邪見,今設法眼,修習正路,欲導眾生,汝今云何,擾亂導師,是則不可。」這一段話,是天神訓誡魔王不應擾亂釋迦牟尼佛的修行,可說義正詞嚴,使魔王聽了無詞可辯,而在我們聽來,也會得很大的啟示和利益。

     是時,魔王聽了空中天神訓誡的聲音,又見菩薩仍是怡然不動,乃心生慚愧,覺得自己行為太過憍慢粗暴,於是率領魔眾,還歸天宮。 

    以上所引的經文,雖是敘述釋迦牟尼佛在成道前降伏魔王的一段經過,而字裡行間所涵蘊的意義,對任何一位有情眾生來說,都是非常明白的真實教化,所以特將此段經文摘要的加以引述,以有助於大家對佛法的修學與行持,進而深知一切的修行,若思有所成就,也必然會經過重重的障礙,只要能真誠學習佛在成道前所遭遇的種種魔障,均能心志專一,不為所動,則所有的外在干擾,都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歸於平靜。

    由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雖時時處處都會受到各種魔障的阻撓與破壞,但是只要能淨心持志,憶念佛所遭受的魔障,就會增長信心、智慧,使心地光明,破除一切艱難。觀世音菩薩以大悲法門,為一切有情眾生,解脫煩惱、危難,眾生只要能堅持對菩薩的信仰,精勤修行菩薩的教化,就必會與菩薩常所相應,圓滿所作的願求。而在這段經文的研習中,我們若能常憶所學,則在受持觀世音菩薩大悲法門時,雖會不斷的遭受各種不同的困難和阻礙,但面對這些已知或未知的魔障,只要能心志堅定,不驚不動,同時常念觀世音菩薩的聖名與持誦大悲咒,若能每日行之不斷,則一切魔障,自會很快的消失,進而轉化為成就的大力。因為一個真誠的觀世音菩薩信奉者,必會得到菩薩的慈悲護持。俗話說:邪不勝正,只要能持正而不邪,清淨修持,自能得入自在、安樂的光明境界。觀世音菩薩在此現自在天王身,所要教化眾生得度之法,就是在能以身持志,以心正行,在滾滾的紅塵世間,能不生憍慢、嗔恚之心,必能破除一切障礙,得到真實的修行成就。

     佛有天魔來擾亂,眾生有世魔來阻撓,引述這段經文最大的意義就在了知魔是無所不在,魔之阻撓是無處不有,我們修學佛法時,一定要有此認知,有此心理的準備,方能在魔境現前時,勇敢的面對,毫不畏懼的一一克服,這就是觀世音菩薩在此經文中對眾生的真實教化。修學的人一定要深知、深行才能經得起考驗、挫折而漸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