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經文講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101年11月28日

第四十二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講述:

  經文:「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觀世音菩薩,以大悲願力,觀察世間婦女眾生的根機,認為應以「長者婦女」身得度者,即現長者婦女身而為說法;認為應以「居士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居士婦女身而為說法;認為應以「宰官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宰官婦女身而為說法;認為應以「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婦女身而為說法。

 這四種婦女,依當時印度社會來說:長者、居士,屬於農、工、商階級的吠舍族人,宰官,是負責行政管理的剎帝利族,婆羅門則是負責祭司的最高貴的一族。此三種族人,都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而婦女在家庭中,雖然大多只負責家事管理,奉侍長輩,照顧丈夫,教養兒女等工作,但家庭是以夫婦為中心的,所以婦女在家庭中,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而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在中國遠自朝就已是如此,《詩經大雅思齊篇》說:「太似周文王之妻,西伯治外,太似治內,德政流布,風化大興」。而印度當時的社會,也應是以夫婦為家庭的中心。如果一個家庭中的主婦,能夠發心學佛,很容易就會使佛法融入家庭,使家人都能受到佛法的教化,而和諧相處,共得安樂。這是佛在此段經文中,特別說明觀世音菩薩示現此三種婦女的涵義。

 由於長者、居士在社會有經濟與文化的力量,宰官在政治上有行政管理的權力,婆羅門在宗教的祭祀上,更有著不可侵犯的崇高地位,這些種姓的婦女,若能率先信奉觀世音菩薩的大悲精神,並協同其丈夫弘傳此一度世的法門,必然會形成社會上祥和的風氣,利益一切眾生,所以菩薩才作此示現。

 此段經文,特別以示現婦女身,而為眾生說法,主要是婦女秉性慈悲,樂於助人,在家庭和社會中,常是一種和諧安定的力量,尤其在宗教的信仰上,婦女也顯得更為熱心和虔誠,特別在盛行大乘佛法的地方,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更是受到極大多數女性的信仰和敬奉,在中國就流傳「家家觀世音」的讚誦之辭。

 觀世音菩薩與女眾的因緣,可從妙善公主的故事中,明顯的看出,而且從代以來,此故事即流傳於世,深入人心。為使同學們對此一因緣能有所體悟,特將其內容略加引述:

 妙善妙莊王的第三個女兒,自幼即性好持齋學佛,因妙莊王無子,乃盼望能從駙馬中,挑選一個王位繼承人,到了適婚年齡,妙善卻不願結婚,致使妙莊王極為不悅,在屢勸不聽之下,妙莊王乃施予各種嚴厲的懲處,先囚於花園並作苦工,後送往白雀寺,接受種種折磨,但妙善不為所動。妙莊王大怒之下,乃命人火燒白雀寺,殺害五百尼眾,並以不孝之罪處決妙善,幸賴山神守護,而得還陽。此後即往香山修行,九年而成道業。

 此時妙莊王卻因怪病纏身,無藥可救。當妙善獲知父王病危之後,即喬裝為托鉢僧人,來到王宮,並告知垂死的妙莊王,世間只有一種藥能救他,即是找到一位從未發怒的人,以他的雙手、雙眼調製成藥,服之即癒,同時說明要到香山寺才能尋得此人。妙莊王聽後,雖覺不可思議,但為了活命,乃派人前往香山寺,到達時,果然見到一人,願將雙手雙眼獻上。妙莊王服藥後,病即痊癒。為了感謝獻手獻眼人的恩情,乃率眾前往香山寺,當他一眼看到失去雙手雙眼的尼僧時,乃是已被自己處死的女兒    妙善。在震驚與懺悔之下,隨即率眾皈依佛門。此時妙善乃示現真身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相,並隨即辭世。妙莊王哀痛之餘,乃特為之建造佛塔,供奉其舍利。(香山寺位於河南寶豐縣東南,緊鄰香山寺的是大悲觀音塔;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從妙善公主的神奇傳說中,當能深深感受到觀世音菩薩與婦女信眾的奇妙因緣,乃是來自於菩薩的大悲願力與婦女柔順的心性,所具有的相同性德,因之,即是一幅手持淨瓶的水月觀音的清淨畫像,也能深深攝受了千萬女眾的柔美心靈,更使很多女性的信眾,在常懷慈悲中與菩薩的慈悲相應,提昇了自己生命的價值,也和善了家庭的生活。

 在此段經文中,觀世音菩薩所示現之四種婦女身,所說之法,由於個人出身背景,所處的環境與生活體驗,均有不同,因此對眾生所說之法,也會因之而異,大致來說:長者婦女所說之法,常以勤儉持家,廣行布施,維護家庭的和諧、安樂為主,而居士婦女所說之法,則以清淨自在,少欲知足,不為世俗所苦為尚,宰官婦女所說之法,應以仁民愛物,謙和待人,參與公益活動為要,至於婆羅門婦女所說之法,仍以信奉教義,常懷慈悲,止惡修善為根本。而綜合以上所說之法,雖未能涵蓋世俗去惡修善之法,但若能依之奉行,則一切婦女眾生,都會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護佑,得到應得之利益,成就所願之福報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