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經文講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102年1月2日

第四十七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經文講述:

  經文:「應以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此段經文的大意是:觀世音菩薩以大悲願力,觀察世間眾生,認為應以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各現其身,而為之說淨化心性,自在安樂,善入諸天與佛境界之法。

 此段經文是承接前面八部眾最後三部眾的所講內容,現分別予以說明:

 六、迦樓羅:義譯為金翅鳥,是古印度神話傳說中,一種性格猛烈的大鳥,在佛教中,屬八部眾之一。

 依佛法經典記載,迦樓羅的翅膀是由眾寶交織而成,所以稱金翅鳥,它的兩翅張開時,有數十餘里,《華嚴經》云:此鳥食龍,所扇之風,若入人眼,人眼失明,故不來人間。迦樓羅是龍族的天敵,經常到海中捕龍為食,以致龍將此視為重大災害之一。經典中也常記有金翅鳥與龍族相關的故事,在《佛說海龍王經》中,就記載四龍王同向佛請求護衛,祈能免除被金翅鳥捕食的恐懼,於是佛乃脫下身上的袈裟,交給龍王,並告知龍王,只要龍族的眾生,身披此衣之一縷,金翅鳥即不能加以侵害,此是由於迦樓羅敬畏佛法之故。

《長阿舍經》中「世紀經龍鳥品」說:金翅鳥有卵、胎、濕、化生四種,與龍共依止住於大海北岸的究羅瞋摩樹,樹東有卵生龍宮,卵生金翅鳥為宮;樹南有胎生龍宮,胎生金翅鳥為宮;樹西有濕生龍宮,濕生金翅鳥為宮;樹北有化生龍宮,化生金翅鳥為宮。卵生的金翅鳥只可食卵生的龍;胎生的金翅鳥可食卵、胎生兩種龍;濕生的金翅鳥除化生龍外皆可食;化生金翅鳥則四種龍皆可食。但諸大龍王,如難陀、優波難陀、伊那羅婆、善見、善住大龍王等,金翅鳥皆不可搏食,諸龍有住於近處者,金翅鳥亦不得予以搏食。此乃由龍王事佛之因緣所致。

 《法華經》即記有大威德、大身、大滿及如意四迦樓羅王,各與百千眷屬,共來參予法華法會之事。

 觀世音菩薩為度化此金翅鳥類眾生,乃現其身,而為說淨化心性、忍辱修慧之法,而能善入諸天成佛境界,解脫嗔恚、貪欲之煩惱。

 七、緊那樓:又稱真陀螺,義譯為歌神、樂神。《慧琳音義》說:「真陀螺,古云緊那羅,音樂天也,有美妙音聲,能作歌舞,男則馬首人身,女則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與乾闥婆天為妻室也」。緊那羅與乾闥婆同為諸天奏樂,但乾闥婆所奏者為世俗之樂,而緊那羅所奏的乃為法樂。在大乘經典中,常可見到記有緊那羅眾,參予佛法大會時,以歌舞伎樂,供養讚歎佛陀。同時亦能聽一切法,精進修行,心恆歡樂。

 在《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中,記述大樹緊那羅王與無量的緊那羅眾、乾闥婆、諸天、摩睺羅伽等,一起前來朝拜佛,大樹緊那羅王在佛前彈琉璃之琴,其音遍聞三千大千世界,甚至欲界諸天,皆捨音樂來詣佛所。除不退轉菩薩外,其餘一切諸天大眾,聞此琴聲及諸樂者,都情不自禁,從而起舞,一切聲聞大眾,聞此琴音,亦不能耐,各從座起,如小兒舞戲,不能自持,時天冠菩薩語大德迦葉言:「如何耆年,少欲知足,修行頭陀,常樂空靜,天人、阿修羅敬汝如塔,大德云何不能持身,猶小兒舞,云何不護是大眾心?大迦葉言:善男子,如旋嵐大風,吹諸樹木藥草園林,彼無有力,能自安持,非彼本心之所欲樂,然彼鼓動,不能自持」。從這段經文中 可知大樹緊那羅王所奏之樂音,實能為一切眾生帶來和順安樂,清淨自在。

 在《大寶積經》「緊那羅授記品」中,佛為緊那羅解說諸疑之後,稱讚其能成無上道,而在《父子集合經》「緊那羅王授記品」中,佛應馬騰比丘之請為之說緊那羅將來成佛,彼佛號無量光如來。

 觀世音菩薩為度化緊那羅等眾生,乃現其身而為說清淨心性持戒、精進修慧之法,而發無上菩提心,善入佛的境界。

 八、摩睺羅伽:義譯為「大腹行」、「大蟒神」,乃是指摩睺羅伽因無足,以腹行走之意,為八部眾之一。

   《維摩經略疏》(二)說:「摩睺羅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龍,為無足腹行之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多嗔,蟲入其身而食之」。這是說:摩睺羅伽是世間的廟神,受人祭拜,並說:如果有敗壞戒律,邪見諂曲,平時多瞋恚而少布施,貪嗜酒肉的人,都會墮入其身。

    在《華嚴經》(一)「世主妙嚴品」中,記有「復有無量摩睺羅伽王……皆勤修習,廣大方便,令諸眾生,永割痴網」,並說明這些摩睺羅伽王,得以一切神通方便,令眾生廣集功德,解除煩惱,入清淨平等解脫法門。

    觀世音菩薩為度化摩睺羅伽眾生,乃示現摩睺羅伽身,而為說修積功德,淨化心性,使能解脫煩惱,善入清淨平等無礙的佛菩薩境界。

    綜合以上對天龍八部的簡要說明,可知此八部眾生,除天眾外,其餘各部眾生在形象上,確會使人見之心生驚恐,但基本上這七部眾生,都具有善根因緣,歡喜護衛佛法及善行之人,只是他們的個性奇特,各自具有不同憍慢、嗔恚、貪欲、愚痴等不良習氣。

    觀世音菩薩為使世間一切眾生,凡有此八部眾的習氣傾向,並思有所解脫者,即會各現其身,而為說修善積德,忍辱修慧,淨化心性,遠離恐懼,清淨平等之法,以解脫其煩惱。

    經文中除列舉天龍等八部眾外,還有「人非人」之句,此乃總結前面的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八部眾而言,因為他們都是護法之神,有緣到世間聞佛說法,均非以本來面目出現,而各以人身參予法會。由於他們雖以人身出現,但究屬非人,所以佛在經文中乃以「人非人」等稱之,並非另有「人非人」一族。而從佛法來看:天龍八部眾生,只是名相上有所不同,但對於佛法的信仰與護持,都是無分無別,同為佛法護持者,這也正是佛法平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