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經文講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102年2月27日

第五十三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經文講述:

   經文:「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 發大清淨願。」

 研習此段經文,首先要了解佛於此時再稱名無盡意菩薩,乃是在觀世音菩薩接受了無盡意菩薩與四眾、天龍八部等供養,並將所有之供養分別奉養佛與多寶佛塔之後,因此具有再次稱讚觀世音菩薩,以進退無礙的自在神通之力,遊化於娑婆世界,度化眾生,斷惡生善,解脫煩惱,成就了無量的功德之義。

 其時,無盡意菩薩,亦深解佛的重說讚歎之意,即以偈請問佛說:「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在未解說此四句偈語的涵義之前,先要對「偈」作一簡單的說明,在佛法的經典中,通常以文字記述的有兩種文體,一是以散文方式表達,如前面所列的經文,稱之為長行,另一則以韻文的體裁宣說的經義,稱之為偈。散文之字句多少與長短,通常未有一定之規範,但偈語卻有字數與句型之規則,如以四字、五字、六字或七字等方能成句,並且須有四句以上,方能成一偈。偈有重宣經文涵義的意義,亦有方便記憶和誦念的作用,所以經文中常有偈的出現。佛法的經典,大多採用此兩種文體,先有經文的敘說,後有偈的讚頌。這裏也有一點要附加說明的,就是在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並未有偈頌之譯,後來由闇那崛多法師所譯,並將之補列於普門品經文之後,合為一品。

 現在繼續講述偈語的涵義,首句是「世尊妙相具」:世尊!是對佛的尊稱,以佛具萬德,世所尊重之意。《佛說十號經》曰:「天人凡聖世出世間,咸皆尊重,故曰世尊」。為佛十聖號之一。因為世尊為無上正等正覺事理圓滿之究竟佛,故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莊嚴妙相,所以無盡意菩薩以「妙相具」讚頌世尊。第二句的「我今重問彼」,其中的「我」是無盡意菩薩的自稱,「重問彼」就是要再問一問這位觀世音菩薩,「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佛子本是對修學佛法眾生的通稱,唯依大乘佛法來說:佛子乃是指能真正紹隆佛種,承担如來家業,能自行化他,弘法度眾的菩薩,才能稱為佛子。因之此句所說的佛子,乃是指觀世音菩薩而言。而這兩句偈語的意思,即是在問觀世音菩薩以何種因緣,而得稱名為觀世音。本來這一問題在普門品經文開始時,無盡意菩薩即以此請問過釋迦牟尼佛,而佛亦曾一再明白宣說觀世音菩薩的一切因緣。無盡意菩薩此時再加請問,用意旨在加深世間眾生對觀世音菩薩的憶念和禮敬。由於此偈語所說的內容,我們已在第四講中有所講述,此處便不再說明。

因為無盡意菩薩以偈語請問,所以殊勝莊嚴,相好具足的佛陀,乃亦以偈語作答:「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現在將此六句偈語的涵義,略作解說:第一句中的「汝」字,乃是指無盡意菩薩,而「觀音行」,為什麼要用「聽」字而不用「觀」字,乃是基於觀世音菩薩已是六根互用的菩薩摩訶薩,根、塵、識均已圓融通達,無所障礙,而「聽」字亦能使字句更為生動而具深義。「觀音行」則是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在《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當善財請問觀世音菩薩所修法門時,菩薩即答說:「善男子,我已成就了大悲行解脫門」。並以此法門教化世間一切眾生,使之能遠離一切災禍、煩惱、痛苦,發菩提心,修學善法。

由於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已成就了大悲法門,有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當然就能「善應諸方所」,也就是能隨機應現,隨緣度化十方國土中的一切眾生。至於觀世音菩薩為何能修得如此不可思議的大悲法門,則是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即已發過「弘誓深如海」的大願,「弘」是大之意,「誓」為制約之意,《法界次第》說:「廣普之緣,謂之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滿足,故云願也」。在佛法上,每位大乘行者,都應立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此四誓願統稱之總願,總願之外,每位菩薩並另立別願,如普賢菩薩的十願,觀世音菩薩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宣說的十願等,都是菩薩的行門。觀世音菩薩雖然發心立下弘深的誓願,但在修行的過程中,還是要歷經無數不可思議的劫難,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所以佛說:「歷劫不思議」,「劫」乃是指無法計算的時間而言,有小劫、中劫、大劫三種。一小劫約為一千六百七十萬年,是指人壽由最初的八萬四千歲起,每過一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止,再由十歲開始,每過一百年增一歲,增至原來的八萬四千歲止,如此一減一增,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合四中劫為一大劫。佛以不可思議來讚嘆觀世音菩薩的廣修深行,其所經歷的塵沙之劫,是在難以計算的漫長時間之內成就的無量功德。同時正因為修行菩薩道的時間極為長久,因而侍奉的佛,也就多到百千萬億,偈文以「侍多千億佛」,便是說明觀世音菩薩,過去以來,曾經常隨佛學,助佛度化一切眾生,而得成就無量功德。

侍佛既多,願行亦會隨之增大、清淨,因之偈文以「發大清淨願」來解說觀世音菩薩的廣大願行,這個願簡單的說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身、口、意三業無過的清淨願,也唯有這樣的清淨大願,才能應身娑婆世界,普度一切眾生。

以上佛所說的偈語,是用以解說觀世音菩薩,過去久遠以來,所成就的因緣,雖然經文已有宣說,但無盡意菩薩再以偈請問,佛亦以偈回答,而在一問一答之間,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及救度眾生的功德,便會再一次的顯現,加以偈文為韻文形式,所以字簡義明,便於憶念與持誦,更能利益眾生對觀世音菩薩的恭敬與供養,而由此亦更能顯現佛與無盡意菩薩的無量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