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經文講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102年4月17日

第六十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經文講述:

  經文:「貞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闇,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此兩首偈語,是佛在讚稱觀世音菩薩,以神通及智慧之力,於十方世界「無剎不現身」的身業普應,救度眾生之後,再說觀世音菩薩以五觀度化眾生受益之法。

   偈語的大意是,觀世音菩薩,以正慧觀察世間事物之理,並以清淨心觀照諸法實相,對於世出世間因緣果報的道理,均能通達明瞭,對一切眾生所受的苦難,菩薩不僅常以廣大的智慧,悲憫的予以拔除,而且也適時的予以安樂。眾生應常願仰承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教化,精進修學,不間不斷,便能使垢染清淨,恢復本來的光明心性,如此當能使此清淨的智慧之光,像太陽一樣的照破一切無明的黑暗,進而攝伏風火之災,而使觀世音菩薩的智慧光明,普遍照耀一切世間,令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都能受到菩薩的慈悲護佑。

   偈語中所說的五觀,是觀世音菩薩的意業普觀,現在依次作簡要的解說:

一、貞觀:貞有正之義,觀是觀察並有智慧之義,所以貞觀就是觀世音菩薩,以正慧來觀察世間一切事物的真理實相。《法華經序品》說:「觀諸法性,無有二相,猶如虛空」。這就是貞觀之義。

諸法雖多,但以正慧觀之,則只有二法,一是心法,是以精神來顯現;二是色法,是以物質所構成。依佛法而言,世出世間之一切諸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因無自性,所以也就沒有生滅分別之理。這種理性的觀察,就是貞觀的真實之義,而這裡所說的貞觀,即是說明觀世音菩薩已具足此一觀察的智慧。

   二、清淨觀:在佛法來說:清淨就是離惡行之過失,離煩惱之垢染。所以清淨觀是對染污而言,而染污乃是指凡有所執,有所愛著,有所貪求,都可稱之為染污,因此無染污就是清淨,而清淨觀即是以清淨心觀察一切諸法實相。觀世音菩薩已成就貞觀,也就成就了清淨觀,因之對眾生的度化,便能不取於物,不著於相,隨緣順化,而一切清淨。

   三、廣大智慧觀:此句中的廣大,是形容智慧的無邊無量。依佛法的解釋,能明白一切事相的名作智,能了解一切事理的稱作慧。《大乘義章》(九)曰:「照見名智,解了稱慧」。所以智慧乃通達一切事相真理的稱謂。偈語所說:「廣大智慧觀」即是指觀世音菩薩,對於世出世間的諸法因緣果報之理,均能明白了解,通達而無礙。因此對一切眾生之一切所求,都能聞聲救度,應病予葯,而不會有所偏失。

   四、悲觀及慈觀:這是將四、五兩觀同作解說:悲能拔苦,慈能予樂,這是佛法對慈悲最簡單的解義。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菩薩摩訶薩,度化眾生離苦得樂,當是最大的願行,而菩薩真正要為眾生所拔的苦,不是暫時的苦,而是多劫以來眾生所受的苦,菩薩所要給眾生的樂,也不是指眼前的一時快樂,乃是永久的安樂。只是這樣的拔苦和予樂,也不是每一位眾生都能有緣獲得,因為這與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程度有關,一個經常恭敬供養菩薩的人,其所得菩薩的慈悲加被,必然會遠遠超過一般未與菩薩結緣的人。換言之,觀世音菩薩的慈悲,也要有緣的人才能受得。而這也就是佛度有緣人的道理。

   以上是對五觀的簡要解說。再下一句是「常願常瞻仰」,這是佛對眾生所說:前面五觀是佛讚歎觀世音菩薩的智慧德能,以及對眾生所作的無量功德,而此句則是教化眾生要對觀世音菩薩,要常願瞻仰菩薩的慈悲德相,並由此而生恭敬仰慕之心。這裡所說的常願,是要眾生常常信願菩薩的慈悲法門,經常的予以行持而不只是一時的瞻仰而已。尤其對於善根尚未深種而常感業障纏身的人,對於此句偈語,更要深切的體悟和認真的修行。只有常自憶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瞻仰菩薩聖像的人,才能使自己漸次融入與菩薩感應道交的情境之中。

   偈語所說:「無垢清淨光」的意思,簡要的說:垢是指染污而言,染污乃是指眾生對世間的事物,常有所執著,有所貪求之意,佛法言清淨,則是指身、口、意三業均無過失,方能稱為清淨。《俱舍論》(十六)說:「名身語意三種清淨,永遠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故,名為清淨」。清淨光即是指無垢染之清淨心,能顯現智慧光明,而此清淨光所代表的正是修行上的一種成就。參禪的人,所講的明心見性,明心就是沒有塵垢,而見性則是清淨光明,所以明心見性,就是明白本心,見自本性,而這也就是「無垢清淨光」的境界。

   「慧日破諸闇」這句偈語,是承接前面的清淨光而來,因為無垢而顯現的智慧之光,正如太陽一樣能將一切的黑暗予以照破。什麼是諸闇呢?當然涵義很多,若就日常生活而言,則是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可視之為業障,業障通常就會產生黑暗,使我們生活在煩惱痛苦之中,其他如一心貪著於名聞利養,損人利己等行為,都會因求不得而陷入黑暗的深處。這些有痛苦而不能自拔的人,要想將心中的黑闇消除,最方便之法,就是仰求觀世音菩薩的救護,因為菩薩的慈悲,就像溫暖的陽光一樣,能拔除我們的痛苦,給予光明的願景,使生命不再迷失方向。所以真心的修習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精進不懈,就能撥雲見日,使人生充滿光明。

   「能伏災風火」的意義,是說觀世音菩薩,具有廣大的智慧,無量的功德,而顯現清淨光明,使世間一切因煩惱所生的黑闇,都被智慧之光破除,而在這樣清淨無垢的情境中,即使世間因煩惱,業障所生的風火之災,也會被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和智慧,予以攝伏。就眾生來說:若能受菩薩的慈悲教化,遠離惡行,消除煩惱,則一切如風火之災的業障,亦將漸漸的攝伏、消除,而得自在安樂。

   「普明照世間」,這句偈語的意思,乃是說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智慧所現之無比光明,普照一切世間,不管是三惡道或三善道的眾生所處的世間,乃至聲聞、緣覺、菩薩的世間,都會受到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教化,而得到光明的照耀,解脫一切無明的煩惱。所以觀世音菩薩所普放的大光明,能普照十方無邊的世界,使眾生各得清淨安樂。  

以上這八句偈語,乃是佛對觀世音菩薩的讚歎與對眾生的教化,使眾生能深切體悟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與智慧,都是為解脫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的苦難和煩惱,所作的慈悲願行。只要眾生能「常願常瞻仰」觀世音菩薩的聖像和憶念菩薩的聖號,菩薩便能以無比的智慧,無量的慈悲,使眾生滅除一切的垢染,使心地清淨光明,再不會因煩惱而陷入黑暗的深淵。而這也正是我們研習此首偈語所應堅定奉行的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