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102年5月15日
第六十三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經文講述:
經文:「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此段偈語的大意是:神妙法音觀世音,如梵音般清淨,如海潮依時而至的音聲,超越著世間一切煩惱的塵音,因此須常作憶念,絕不生疑;淨業圓滿的觀世音菩薩,對於眾生在苦惱與生死危難時,只要能真心信仰菩薩的慈悲教化,一如所依恃的父母,便能度脫一切災難。觀世音菩薩具有度化一切眾生的無量功德,菩薩的慧眼無時不在慈悲的環視一切眾生,無時不在為眾生當機說法,菩薩的福德,匯聚如大海般的無可計量,因此眾生應常頂禮,恭敬供養觀世音菩薩。
偈語中所說的妙音,妙是神妙,音是法音,乃指觀世音菩薩徧傳一切不可思議的法音,使眾生離苦得樂,所以稱為神妙之音,這些法音,如梵音般的清淨,使世間一切眾生聞之而能清淨無染。
海潮音則是指音之大聲有如海潮,而又能不失其時,《長水義疏》曰:「天鼓無思,隨人發响,海潮無念,要不失時」,象徵觀世音菩薩之為眾生說法,不僅從不失其時機,而且能振聾啟瞶,使眾生適時契機的得到教化。妙音如神,音聲如潮,皆言菩薩之慈悲法音,能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勝彼世間音」,是指以上神妙的清淨法音和不失其時的海潮之音,都是觀世音菩薩為教化眾生所宣說的甘露法音,這些神妙之音,能超越世間一切的虛妄之音,使眾生能聞聲得度,解脫一切的煩惱。
「是故須常念」,娑婆世界的一切眾生,聞觀世音菩薩說法的妙音而得度,因之眾生應感念菩薩的慈悲,而常作憶念,而此一念心的現前,即是與觀世音菩薩的相應之機,所以一念相應,便能得菩薩慈悲的護持,若此念念相應,眾生便能漸次悟解觀世音菩薩大悲法門的真義,而戮力於佛法的弘揚,承担弘傳觀世音菩薩信仰的度世善業。
「念念勿生疑」一句的涵義,乃是佛教化眾生在持名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時,能念念真誠,不生一絲疑惑,如此方能視之為一心專念。所謂「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如是念念相繼,久之必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加持,淨化心境,提升生命的境界,而悟得修學的真實成就。
「觀世音淨聖」此是說明觀世音菩薩乃淨業圓滿的聖者。因為依《大悲心陀羅尼經》佛對阿難尊者所說:「觀世音菩薩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眾生故,現作菩薩」。可知觀世音菩薩,乃成佛後而倒駕慈航,所以一切無明、塵沙等煩惱,均已斷盡,加以福慧圓滿,具無量善業之功德,所以佛讚稱觀世音菩薩為淨聖。
「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此二句乃承接上句,觀世音菩薩乃清淨的聖者,對世間一切眾生等視如子女,予以慈悲的護佑。由於世間每一兒女,當受到苦惱困厄之時,都會首先想到自己的父母,作為依恃,句中所說的怙乃是指父親而言,《詩經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意即父母才是人生最大的依靠,而世間的人道眾生,在遭遇到苦惱危難時,只要能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菩薩即會如父母般為我們解脫苦難,成為最有力的依恃。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度化世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安然自在,所以具足一切功德。《大乘義章》(九)說:「功謂功能,善有滋潤福利之功,故名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為功德」。佛稱觀世音菩薩「具一切功德」即是讚稱菩薩以大悲度世的善德圓滿,而此善業功德之所集,乃菩薩時時處處都以慈眼觀照眾生,任何眾生有所苦惱危難,觀世音菩薩都會及時的為眾生應機說法,解脫其苦難。
「福聚海無量」,此句是佛讚歎觀世音菩薩的累功積德,其所匯聚之福德,更是廣大如無量的大海,並以之教化一切眾生,只要眾生能堅信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念念於心,即能得觀世音菩薩慈悲的福蔭,使善根深種,福報現前,生命得以自在安樂。
「是故應頂禮」,此句是《普門品》說法的總結。在佛為眾生解說觀世音菩薩以大悲度世,普門示現,為世間一切眾生應機說法,使其得度,而圓滿成就一切功德之後,更教化世間一切眾生,應以最真誠的恭敬之心,供養觀世音菩薩,以五體投地的頂禮,禮敬觀世音菩薩,若能人人如此,便能使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廣被於世,造福一切眾生。
研習此段經文,有兩點最要切記,一是佛教化我們要堅定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不能對菩薩起一絲疑惑之念,這是對觀世音菩薩最真誠的供養;二是要常時憶念觀世音菩薩,並能恭敬頂禮,以示虔敬,因為頂禮具足,不僅能消除業障,淨化心境,還能與菩薩隨機相應,受到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護佑。這兩點願我們能共相受持,以不負菩薩的慈悲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