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102年5月22日
第六十四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經文講述:
經文:「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此段經文的大意是:在佛說完偈頌之時,有位持地菩薩,就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佛的面前,稟告佛說:世尊!在這世間!若有一些眾生,有緣聽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深入了解觀世音菩薩,自在廣行,教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善業,並以無處不現,無苦不拔,無難不解的神通之力,普門示現,為救度眾生而行無量功德。眾生若能有此體悟,且能用功行持,普門品中佛菩薩的示現教化,即可知這些有緣聽聞普門品的人,其所得的功德,實在很多。
此段經文開始時所說的「爾時」,即是指當佛說完全部偈頌的時候。而偈文中所說的持地菩薩,在《楞嚴經地大圓通章》有如下的記述:「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來,出現於世,我為比丘,常於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險隘,有不如法,妨損車馬,我皆平填,或作橋樑,或負沙土,如是勤苦,經無量佛,出現於世;或有眾生,於闤闠處,要人擎物,我先為擎,至其所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現在世時,世多饑荒,我為負人,無問遠近,唯取一錢;或有車牛,被於泥溺,我有神力,為其推輪,拔其苦惱。時國大王,延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毗舍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開,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我於法性,悟無生忍,成阿羅漢,迴心今入,菩薩位中,聞諸如來,宣妙蓮華,佛知見地,我先證明,而為上首,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界二塵,等無差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成無上道,斯為第一」。
這段經文是持地菩薩的自我介紹,說明自己的修行得以成就的經過,由於未曾接受過佛法的薰習教化,雖有利益於人的菩薩心念和行為,但終難得到真實的成就。直到有緣遇到毘舍浮佛,經佛的摩頂教化,才真正得到開悟,成為持地菩薩。在講述此段經文時,因感於持地菩薩摩訶薩,是代表全體參予法會人士,讚頌佛宣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教化,與觀世音菩薩隨機應現,救度眾生的無量功德,所以乃將全文予以引述,以提供同學們修學的參照,若能用心體悟,必有很大的助益。
偈文所說觀世音菩薩的「自在之業」,在佛法上,「自在」有很多的涵義,簡要的說:自在就是進退無礙,心離煩惱之意。《法華經序品》說:「盡諸有結,心得自在」。而偈語所言之「自在之業」,即是指業自在,亦即觀世音菩薩萬行具足,悲智雙運,或現神通,或說妙法,或入禪定,或作善行,所作之業,俱為利益眾生而通達無礙之事。
再者「普門示現神通力者」,乃是讚頌觀世音菩薩,遊化於娑婆世界,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普」字於此有廣大之義,而「門」就是無礙之義,亦即說明觀世音菩薩,能以廣大無礙的威神之力,廣行教化,度脫眾生一切煩惱。
最後一句「當知是人功德不少」,即是說明一切眾生,若能有緣聽聞與修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自在之業,即能成就很多的功德,「不少」即是很多之義。這裏所說的功德不少,對世間眾生而言:就是在人生當中,必會遇到很多苦難,甚至有些感到難以解決,但是若能在聽聞和修持佛所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之後,因而堅定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對菩薩的一切教化,深信不疑,並能常時供養,常作憶念,果能如此,則在遭受苦難時,便能一心專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即可以得菩薩的慈悲相應,而智慧開啟,解脫一切苦難,一切煩惱的束縛,這是現世的福報功德;二是在生命的流轉中,能因對觀世音菩薩的堅定信仰,而與菩薩同在,則此身雖滅,但慧命自在,並於未來世中,善得人天福報,這是後世的功德,這樣的今生與來世的果報,就是經文中所說功德不少的真實涵義。而這也是我們研習此段經文偈頌最要深自體悟之處。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因先有無盡意菩薩的向佛請法,後有持地菩薩的讚頌,乃使佛所宣說的全篇經文、偈頌之義與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的無量功德,得以圓滿的顯現,使有緣聽聞及受持普門品的一切眾生,均能廣受教化,深得受益,實應真誠讚頌兩位菩薩無量的慈悲和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