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咒名何?云何受持?」佛告阿難:「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十地陀羅尼。如是受持。」
此段經文,乃阿難尊者,於聆聽佛陀解說大悲心陀羅尼之無量功德後,即向佛陀請法。其大意是:阿難尊者向佛陀稟告說:世尊!這樣不可思議的神咒,名稱是什麼呢?要怎樣去領受誦持呢?佛陀就對阿難尊者說:此神咒有很多的名稱:一名廣大圓滿咒,二名無礙大悲咒,三名救苦陀羅尼咒,四名延壽陀羅尼咒,五名滅惡趣陀羅尼咒,六名破惡業障陀羅尼咒,七名滿願陀羅尼咒,八名隨心自在陀羅尼咒,九名速超十地陀羅尼咒。應如法受持。
以上是佛陀對阿難尊者所答大悲咒的九種稱名。而與前面經文觀世音菩薩回答大梵天王所說,大悲咒的九種形貌相狀,又具另一層涵義,觀世音菩薩以心來解說大悲咒的形貌,是重在教化眾生要依此九種心法修行,即能彰明大悲咒的一切功德。而佛陀在此對阿難尊者所說,大悲咒的九種稱名,則在教化眾生能深入了悟大悲神咒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能總持一切佛法的法門。二者相契,使受持大悲咒的一切眾生能深解其義,如何修行,並依恃此神咒的威神之力,而得無量功德。這是佛陀與觀世音菩薩對眾生的慈悲教化,受持者至誠用功行持,必得諸佛菩薩與諸天善神的護持,而能成就一切功德。以下謹就佛陀所說,大悲神咒的稱名涵義,略作引述,以對修習受持此神咒的有緣者,能有所助益。
一、 一名廣大圓滿:大悲咒的威神之力,廣大無邊,能圓滿成就一切法行與功德,故名廣大圓滿咒。
句文中的廣大,乃指無盡的空間,喻示大悲神咒的威神之力,能盡虛空,遍法界廣大而無邊。圓滿,圓為無缺,滿為無虛,無缺無虛,即是圓滿,喻示大悲神咒所成就的一切法行與功德,均能圓滿而無礙。
二、 一名無礙大悲:大悲咒以大悲心為本,以方便為究竟,能通於大乘佛法一切修業之法門,亦為利益眾生之所依,因此神咒能融通一切而無礙,故名無礙大悲咒。
句中無礙,乃自在通達而無所障礙之義,喻示大悲神咒所具的威神之力,能自在無礙融通於一切法。
三、 一名救苦陀羅尼:大悲咒的威神之力,能拔除世出世間眾生的一切惱苦,消滅一切罪業,而入清淨無苦的境界,故名救苦陀羅尼咒。
句中之苦,佛法以逼惱身心謂之苦,《佛地經》(五)曰:「逼惱身心名苦。」而貪欲為苦之根本,《法華經方便品》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佛法常以八苦教化眾生,即生、老、病、死四苦,另加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盛陰苦,除此八苦外,另有三苦之別,即一、苦苦,自寒、熱、飢、渴等苦緣所生之苦,為眾生身心之苦,《大乘義章》(三)曰:「從彼苦緣逼而生惱,名為苦苦。」;二、壞苦,樂境壞時所生之苦;三、行苦,為一切有為法無常牽動之苦,《法界次第》下曰:「常為無常遷動即是行苦。」以三界而言,欲界有三苦,色界有壞苦,無色界有行苦,《法華經信解品》曰:「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一切眾生本多惱苦,而至誠誦持大悲神咒,則可救度一切之苦。
四、 一名延壽陀羅尼:大悲咒有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至誠誦持,能得十五種善生,能避十五種惡死,能使一切惡鬼邪魔遠離,不敢侵擾。常持此神咒,尤能令眾生少欲知足,心地清淨,而得延年益壽,故名延壽陀羅尼咒。
句中延壽之義,延為延長,壽為壽命,在佛法上,壽為命根之體,以煖識為相,以活動為用,一世為壽,連續為命,一期連持,息風不斷,名為壽命。《延壽經》曰:「若復有人,以此延壽陀羅尼,於清旦時,依法讀誦及隨喜者,其人常得菩薩及諸善神之加持擁護,增長壽命。」 又「至誠誦持此陀羅者,所有一切惡魔及諸鬼神等伺求便者,使不得侵。」此《延壽妙門陀羅尼經》為佛所說,而於《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佛對大悲心陀羅尼神咒亦作此說,實具等同之義。
五、一名滅惡趣陀羅尼:大悲咒所具的威神之力,能將墮入三惡趣之因的貪、嗔、痴三毒,從根滅除,使受持此神咒者,斷惡修善,滅除墜入惡趣之苦,故名滅惡趣陀羅尼咒。
句中所言之惡趣,乃眾生以所造惡業之因而趣之所。《俱舍論世間品》曰:「趣謂所往。」佛法謂有三惡趣,即地獄、餓鬼、畜生之三處,嗔恚為地獄之因,貪嫉為餓鬼之因,愚痴為畜生之因,著此三因,必受墜入三惡趣之果。而至誠誦持大悲神咒,念念相繼,其威神之力,必能斷此三惡趣之因。
六、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大悲咒的威神之力,能破除眾生所造身口意十不善業與五逆等惡業障,使眾生能身心清淨,安於佛法之修行,故名破惡業障陀羅尼咒。
句中之惡業障,在佛法上,乃指眾生所作的乖理之行,因於貪嗔痴三毒之染著,而造作身口意十惡業與犯五逆重罪等,均為障礙佛法修行之惡業,《四十華嚴經》曰:「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而至誠誦持大悲神咒,以其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即能破除此惡業障,使眾生能長養善根、福德,自在無礙,安於修行。
七、一名滿願陀羅尼:大悲咒的威神之力,能使一心受持者志求滿足,無願不遂,故名滿願陀羅尼咒。
句中的滿願,即是志求滿足之義。願在佛法上,有總願與別願之分,總願為一切菩薩所立之誓願,如四弘誓願,別願則如阿彌陀佛之四十八願,藥師佛之十二願,普賢菩薩之十願,以及觀世音菩薩之十願等,諸佛菩薩志行圓滿,故能成就無量功德,眾生發心修學菩薩道,當亦必有所願,若求志行滿足,至誠誦持大悲神咒,一心淨念,念念不斷,必能依恃大悲神咒之威力加持,而得志求圓滿,所願皆遂。
八、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大悲咒的威神之力,能使心地漸次清淨,善根增長,一切惡業皆能滅除,一切煩惱皆得解脫,而使心無雜染,自在光明而無礙,一切法行,乃能隨心自在,故名隨心自在陀羅尼咒。
心,為萬法之本,能生一切諸法,修行者依法行持,常保清淨,即能成就一切功德,《華嚴經》(三十一)曰:「三界所有唯是一心。」《般若經》曰:「於一切法心為善道,若能知心,悉知諸法,種種世法皆由心。」了知心為萬緣之體,一切修行均以法行為本,則一切法皆為善法,依善行持,心必自在。
九、一名速超十地陀羅尼:大悲神咒乃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說,亦為現在佛所說,深具佛法一切總持法門之功德,因此至誠誦持大悲神咒,不間不斷,即能在佛法的修業上有不可思議之成就,故名速超十地陀羅尼咒。
句中所言陀羅尼,譯作持,總持,以名持善法不使散,持惡法不使起之力用。分之有四種:一、法陀羅尼,二、義陀羅尼,三、咒陀羅尼,四、忍陀羅尼。諸經中所言咒陀羅尼,乃佛菩薩從禪定所發之祕密言句,《大乘義章》(十一)曰:「菩薩依禪能起咒術,為眾生除患,第一神驗,名咒陀羅尼。菩薩依禪備起多用,隨用別論,即有無量陀羅尼門,良以咒術傳益多,故偏論之。」就佛法而言,神咒之言句,總持無量之文義,無盡之功德,故名持。《佛地論》(五)曰:「於一法中,持一切法,於一文中,持一切文,於一義中,持一切義,攝藏無量諸功德,故名無盡藏。」
諸經論中顯此咒陀羅尼有五名:一、陀羅尼,二、明,三、咒,四、密語,五、真言,此中後四者為譯義。《祕藏記》曰:「諸經中說陀羅尼,或陀羅尼、或明、或咒、或密語、或真言,如是五義,其義如何?陀羅尼者,佛放光,光中所說也,是故陀羅尼與明其義不異,咒者,佛法未來漢地前,有世間禁咒法,能發神驗,除災患,今持此陀羅尼人,能發神通除災患,與咒禁法相似,是故曰咒。密語者,凡夫、二乘不能知,故曰密語。真言者,如來之言,真實無虛妄,故曰真言。」
「如是受持」一句,乃佛陀為解答阿難尊者所請的「云何受持」所說,其意為眾生於真實了悟大悲神咒九種稱名的涵義之後,應依大悲咒誦持儀軌,如法誦持此大悲心陀羅尼神咒。
以上經文,是佛陀向阿難尊者,說明大悲神咒的九種稱名,雖然名稱各異,但總持神咒的無量功德,卻是不二不異,與涵攝諸法一如的境界。只要淨心誦持,念念相繼,就必會有無上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