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講記


第一章 經名釋義

這部經最早是在唐太宗貞觀年間,由智通大師譯為《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咒經》,到唐高宗永徽、顯慶年間,再經西天竺僧人伽梵達摩譯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雖然以後有金剛智翻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咒本》等譯本出現,但流傳最廣的仍為伽梵達摩的版本。到了唐玄宗天寶年間,金剛智弟子北天竺僧人不空大師,依據伽梵達摩譯本,增加悉怛多般怛羅(《楞嚴經》曰傘蓋,意為遍覆一切法),並在原咒語下附聖眾與八部鬼神名相,至此大悲心陀羅尼經的咒語部份,漸臻完備。再加上後代對真言四十手的系列解釋,乃成為現今流傳的完整版本。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一部佛經的總名,經是恆常不變的意思。自古以來,對聖人之論著,概以經稱之,以儒家來說有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就佛教而言,凡佛所傳的教法,亦均譯稱為經。
這部以《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為總稱的經,其命名雖長,但是有三種涵義:一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二是廣大圓滿無礙;三是大悲心陀羅尼。這三者各有其真切的意義。
觀世音菩薩怎麼會有一千隻手、一千隻眼呢?就經義所說是觀世音菩薩威德神通的相,「千」是具有無量無邊廣大的形容字,也是具體示現菩薩誓願弘深的大悲願力,自古以來對千手千眼觀世音的圖繪,大多是左右各有二十隻手,每隻手上各有一隻眼,乃是依據如來、金剛、摩尼、蓮華、羯摩五部各八手,共成四十隻手、四十隻眼,每隻手又各攝護二十五界,合為千手千眼,其意義為度一切眾生能達廣大圓滿無礙之境。
這一部經雖然譯成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但是一般人卻很少誦持,即使在民間流傳的亦大多是對大悲咒的靈驗事蹟有所傳說,真正聚眾講經的情形,卻是很少。到了民國五十八年宣化上人在美國曾講過一次,以後便沒有聽說有人再講了。至於大悲咒的部份,因為受密藏的影響,佛門中人幾乎少有人去講解過。這次有機會來講這部經,也是以誠惶誠恐的心情將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作一次較為完整的講述,主要在弘揚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行,希望能對紛擾中的社會眾生,提供一種修持的法門,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待人處事、成長學習,都能多一點智慧,多一份慈悲,這樣就不會有太多的怨懟和不安了。
我們唸大悲咒,不要看得這麼容易。正如經上所說:「若不過去久遠已來廣積善根,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大悲咒,要有宿世善根才能遇得,如果沒有宿世深厚的善根,是沒有機會來持誦、聽聞的。照這樣的說法,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很有善根的人,以台中市來說,有一百萬人口,但是能有機會來聽講,也只有你們這幾十位,說起來確實是一種緣份,而這種緣份,又是經過很多的轉折,才能夠結出這一份善緣。佛經上說善緣難得,既然有幸得到,就要好好珍惜。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在民間流行最廣,從名詞的涵義來看,觀就是觀照,觀照什麼呢?就是觀照世界,不但能觀照,還要能聽其音聲,也就是要以觀照的智慧和聽聞世間眾生的苦難聲音,再給予慈悲的救渡,人在遇到苦難的時候,如果心中能有一個信仰的力量,常常能夠渡過危難。持誦大悲咒最大的好處,就是在心情不安、遇到問題的時候,能虔誠的念誦「南無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就會有靈驗的事情應現,這種實際的例子非常的多,遠的不說,就以前幾年聯合報所載郝明義先生的文章來驗證,他就是因為身患頑疾,久治不癒,在無可奈何之下,持誦大悲咒而能不藥而癒。我自己在過去幾次嚴重的車禍中,也得觀世音菩薩的護佑,得以車毀人安,大難未死。因為我虔誠的信奉觀世音菩薩,所以今天才敢來講述大悲心陀羅尼經,這其中除了我撰述大悲咒解的無上因緣之外,還有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渡化了我,使我一個凡夫俗子,能有緣來和大家共同研習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所宣說的經文。
如果說講經說法,我實在是難以勝任,但若想把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善行,傳達給大家,也許還可以盡一點心力,因為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簡單的說,就是去幫助別人,利益眾生。從平常的生活言行中做給別人看,存一份善念,就會生一份善行,有一份善行,就會結一份善緣,一旦善緣廣結,你就是在世的菩薩。而做這種善業,既不必有多少錢,也不需有多大的學問,問題是要有一顆善心,存善心,做善事,共善業,做一個先人後己的人,這就是研習大悲心陀羅尼經最方便的修持法門。大家若想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法門,就是去幫助別人。而且這種為眾人去苦得樂的事情,要經常去做,不能一曝十寒,想到才去做,再說,做一件善功德,要有始有終,只開一個頭,就放手不管,那就是有功無德,我為別人在大悲咒解書上題字,常常喜歡用「有功源自德,無德不為功」這兩句話,後來我又加上兩句:「人間無常住,唯有善隨身。」意思就是為功為德,都要盡心盡力的去做,甚至朝思暮想的去做,這樣才真能學到觀世音菩薩為眾生救苦救難的精神。如果人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忠實信眾,大家都以行善為樂,社會上就不大會有為非作歹、只顧自己不管他人的事了。
再說「菩薩」這兩個字,雖然是梵語,但在中國,卻是家喻戶曉的名詞,菩薩的具足名稱是「菩提薩埵」。「菩提」意思是「覺」,「薩埵」是「有情」,也就是「有情的覺悟者」。什麼是有情呢?有情就是有生命知覺而且與佛有緣的人。五祖在傳衣缽給六祖時說:「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五祖所說的有情,就是指有善根的人。有善根的人,只要告訴他佛法是以善為修行的主體,他就會做出很好的善業來。為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做一些布施,是一種善性的自然表現,有果無果都未放在心上,這也就是覺、就是悟。能覺自己是一個有情的人,是一種福;能從有情悟無情,是一種慧。這就是福慧雙修的道理,《華嚴經》說:「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明白了「菩薩」的意思,就知道菩薩行是智慧,也是一種無私的奉獻。
大致明白了觀世音菩薩的意義,接著講「廣大圓滿無礙」,廣是寬廣,大是高大。寬廣和高大,就是指「橫遍十方,豎窮三界」的意思,也就是一唸大悲咒,效應就能遍達十方三界的無限空間,對於眾生的一切苦難,都能圓滿無礙的拔除。誠心持誦大悲咒,不僅能增長智慧,而且能應世情,甚至像經上所說,能得十五種善生,能避十五種惡死。這種生死大事,只要能有緣持誦大悲咒,就能圓滿無礙,得到觀世音菩薩的護持。
「大悲心」是悲憫眾生的意思,悲有護持的功能,也就是同體大悲,是視眾生苦難為自己的苦難,而加以救護。經上說:大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其實以上這些心都建立在一種心上,那就是平等心,能視眾生為一體,才能感受到眾生所受之苦,所需之求,否則隔靴搔癢,無法真正達到救護眾生的目的。佛法有八萬四千個法門,實用之法方為法。
「陀羅尼」為梵語,意為總持。總是總一切法,也就是一切法的開始。持是無量之意,是指大悲咒涵蓋有無量的道理,只要能真心誦持,就有無限的功能示現出來。在佛法的經籍上陀羅尼約有四種:一是以念為體的法陀羅尼,就是對佛法的研究和學習,能夠持之不懈不忘;二為以慧為體的義陀羅尼,就是對佛法的義理,能有正確的理解,而不妄加推斷;三是以智為體的忍陀羅尼,就是要用智慧的分辨態度去了解佛法的真相,佛法的真相是什麼呢?《心經》上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色名相雖異,但實為一體,所以佛法是真空而妙有;四是以定為體的咒陀羅尼,意思就是以定持咒,能有善法不散、惡法不起的感應,可以消除持咒者的一切災難、悲苦,甚而能迴向眾生,同蒙佛菩薩的慈悲。以上這四種陀羅尼,大致已涵蓋了佛法的重要內容,不管是那一種陀羅尼,都是有無窮無盡的佛法奧義。
知道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的名稱意義後,還要明白這部經的宗旨,是在生善去惡,能生善行善,則一切諸魔邪道,就不能對你有所傷害,能去惡則諸佛菩薩就會隨時在你身邊,給你護持,給你安樂。因此大悲心陀羅尼經,是一部最能降伏諸魔,拔苦得樂的經典,尤其八十四句的大悲咒語,更有觀世音菩薩化身諸佛菩薩的法相,給人更為親近靈驗的感應。
這部經能在中國流傳,是緣於「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沙門是梵語,中文的意思是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最早的沙門,有一定的威儀,除了衣著整齊之外,甚至走路時,也是眼觀鼻、鼻觀心,目不旁視,耳不旁聽,一付入定的樣子。《佛說初分說經》中曾記載,舍利弗初次看到烏波西那尊者,見尊者「諸根調寂、威儀整肅」,就問說:「尊者汝師何人?復說何法?」烏波西那說:「我師是大沙門」,並說偈曰:「若法因緣生,法亦因緣滅,是生滅因緣,佛大沙門說。」可見沙門是一種尊稱。
瞭解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的涵意之後,接著就要研究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