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觀世音菩薩於會中密放神通


一、神通的光明照耀十方剎土

二、總持王菩薩說偈問是誰密放此神通

三、佛說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時,觀世音菩薩於大會中密放神通,光明照曜十方剎土及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天宮、龍宮、諸尊神宮皆悉震動,江河、大海、鐵圍山、須彌山、土山、黑山亦皆大動,日、月珠火、星宿之光皆悉不現。

經文講述:

在這個時候,觀世音菩薩在大會中秘密的施展神通放出光明,使所有的十方剎土和三千大千世界都照耀在金色的光芒之中。天宮、龍宮和一切尊神的宮殿,也都為之震動起來,甚至江河大海、鐵圍山、須彌山、土山、黑山也都為之震動不已。因此日、月珠火,星宿光芒,都被金色的光芒所掩蓋而無法顯現。
這裡要解釋一下所謂十方剎土,就是指東、南、西、北四方,和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上、下共十個方位,簡稱之為十方。而三千大千世界乃是古印度人對宇宙的看法,是以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圍繞,更以鐵圍山為外圍,形成一小世界,合此一千個小世界為一小千世界,合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一般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指合一千個小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一千個大千世界,稱之為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常常以三千大千世界來形容宇宙的無盡無邊。

於是總持王菩薩,見此希有之相,怪未曾有,即從座起,叉手合掌,以偈問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誰所放?」以偈問曰:
誰於今日成正覺,普放如是大光明,
十方剎土皆金色,三千世界亦復然?
誰於今日得自在,演放希有大神力,
無邊佛國皆震動,龍神宮殿悉不安?
今此大眾咸有疑,不測因緣是誰力,
為佛菩薩大聲聞,為梵魔天諸釋等。
唯願世尊大慈悲,說此神通所由以。

經文講述:

這時,總持王菩薩看到這種稀有的情形,覺得這是從來沒有的奇怪現象,便從座位上站起來,十指交叉合掌,向佛禮敬,並以偈語向佛請求開示說:「這個現象是誰所顯現的神通呢?是誰於今日修成正果得正覺,普遍放出這麼大的光明,所有的十方國土,都被金色光芒所照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一片金色?那一個菩薩在今天得到圓融自在的佛果,演放出如此稀有的大神通力量,所有佛的國土都震動了,龍神的宮殿也不能安寧?現在大家對此情形都有疑惑,不知道是誰有這樣的因緣,能顯現出如此大的神通,放出這樣的光明,是佛、是菩薩、是大聲聞呢?還是大梵天的魔王,或是諸佛弟子呢?敬請世尊大發慈悲,告訴大家是誰有如此的神通。」

佛告總持王菩薩言:「善男子!汝等當知,今此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觀世音自在,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為欲安樂諸眾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

經文講述:

佛回答總持王菩薩說:「善男子,你應該知道,在今天的大會裡,有一位大菩薩,他的名字叫觀世音,是一位進退無礙、圓融通達的自在菩薩。從無量長的時間修行到現在,成就了大慈大悲的功德,並且能認真修習所有無量無邊的總持陀羅尼法門。想要使一切眾生都得到安樂,因此秘密放出這樣大的神通力量。」

佛說是語已。爾時,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為諸眾生得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得富饒故,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離障難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諸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悲聽許。」

 經文講述:

佛說完這話之後,當時觀世音菩薩聽到佛提到他,於是就從座位上站起來,整理一下衣服,向佛合掌行禮,稟告說:「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希望在今天的會場發表,因為虔誠的持誦這種咒,能使所有的眾生去除恐怖,得到安樂,能夠減除一切病痛,使生命得到安康長壽,也能夠使眾生減少貧窮之苦,得到富庶滿意的生活,進而能消除眾生所造的一切惡業重罪,除卻災難,增長眾生一切善行。持誦大悲咒就能使自己得到清淨心而成就一切無上功德,同時也能增長一切善根,遠離一切恐怖畏懼,使眾生能得平安喜樂,能夠迅速的滿足眾生一切願望、祈求。敬請世尊慈悲,允許我說出這大悲心陀羅尼咒。」這裡所說的白法,就是佛法,是沒有分別、執著和妄念的修行法門。

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樂眾生,欲說神咒,今正是時,宜應速說,如來隨喜,諸佛亦然。」

經文講述

釋迦牟尼佛聽了觀世音菩薩向他請求要說大悲心陀羅尼咒,於是就說:「善男子,你大慈大悲,為了使眾生能得安樂,想要說大悲神咒,以救渡眾生,現在已是時候,應該趕快的說,我會隨喜你的功德,十方諸佛也會隨喜讚歎你這種大慈大悲的功德。」
這裡先要將「如來」和「隨喜」的意思,做一點解釋:「如來」,為釋迦牟尼佛的佛號之一,是佛在滅度之後,世人及諸弟子對佛的一種尊稱。如來的意思就是如實而來,《智度論》說:「如實道來,故名為如來。」實就是真實,是指本性而言,本性就是佛性,是生來就有的那一點善性,這與孟子所說的人性本善的意思相似。一個人能在幾十年的人生歲月中,經歷過不知多少次的風風雨雨,仍能保有一顆清淨之心,實在不易,所以如來就是從因來果,如常不改,而成正覺的意思。其次是「隨喜」,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口頭禪。隨喜的意思大概有兩種:一種是看到別人做善事而心生歡喜;二是布施於人的時候,各隨所喜。
以上兩種意思,都是隨緣而作,毫無勉強,才是真的隨喜。很多人喜歡用「隨喜」來形容布施善行,卻不曾想過隨喜悅而做的供養施予,也是一項無量的功德。功是行善,德是心善,有心行善,不管善的大小,都會是一種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