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句:摩訶薩埵婆耶


咒語:第五句。

摩訶薩埵婆耶 

觀世音菩薩現自誦咒之本身相

講述:

這句咒語是由(一)摩訶(二)薩埵(三)婆耶,三個詞組合而成為一句咒語,分別的涵義為:

「摩訶」的意思是大、是多、是勝;「薩埵」為勇猛、為有情;「婆耶」為禮。

    「摩訶薩埵婆耶」全句的意思是禮敬大勇有情的聖者。前一句講的是大覺有情的聖者,這句再講大勇的有情聖者,在句子的排列上看起來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就修行的意義上看,覺是以知是尚,而勇卻是以行為要,也就是眾生在覺悟到佛法的殊勝之後,更要能即知即行,而且要勇猛的破除一切煩惱、障礙,認真的修持,不要有一絲的疑惑和懈怠。如果以為自己對佛法的深義已能了解,而不思在修行上多下功夫,這樣的知不能算是真知,這種行也算不上是真正的修行,本來在知與行的問題上,一直是學術思想上常起爭論的話題,中國在商朝的時候,上大夫傅說曾提出「知易行難」的說法,認為任何事知道很容易,做起來很難,這種風氣影響到人在生活中誤以為只有追求書本上的知識才是最高價值,而忽視了在行為上的實踐精神,此一思想一直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宋代更是將人生的終究意義形塑在格物致知之上,到了明代王陽明對格物有了新的看法,而提出「知行合一」的學說,而近代孫中山先生又提出「知難行易」的觀念,但不管是如何演變,知與行都是一體兩面的功夫。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要宣說這句咒語的大勇精神,就是要眾生能在佛法的修持上,將知與行同時列為重要的修行法門。能知不能行,等於不知,能行不能知,也是得不到圓滿的究竟,一定要知行合一,兩者併重才是佛法最完善的修持方法。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中說:「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可見解行一體的重要。

    一般人在修行上未得成就時,常會有一些辯解,不怨自己修行不力,卻將一切挫敗推說由其他原因所造成。這在心理學上叫移植作用,在佛法來說,就是「世智聰辯」,也就是以世間的智慧來為自己的言行舉止文過飾非,而這種情形,最能阻滯修行的進益。認真的說,參予佛法的行持,本來是一種無上的因緣,修行本就是一點一滴的功夫,沒有僥倖、沒有速成,歷史上那一位高僧大德、成功立業的人,不是兢兢業業、努力不懈的堅持到底,才能獲有成就。任何人在修行上,總會有很多的挫折,也必有很多的魔障和誘惑,如果不能以百折不撓、堅毅勇猛的決心去面對,常常就會心生退轉,世間修持佛法的人,可說難以勝數,但是真能有所成就的人,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是缺少那一份破除萬難的大勇精神,觀世音菩薩在本句咒語中,特現本身法相,並自誦此句咒語,以化導眾生勇猛精進,我們應以無上禮敬的虔誠讚歎菩薩對眾生的無量慈悲。

    塵緣萬端,要能有所自在就要在修行功夫上,能從虛心省思開始,進而將內心潛在的妄念,用真知真行去化解,因為妄念一生貪欲即起,對修行必會有所影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常自反省、常自體悟,從一切事務中去歷練自己的心性,「勤習堪驗,歷事煉心」,這是佛菩薩示現給眾生的根本修行法門。佛法不重外求,只在內省,但願我們能對此句咒語有真正深切的體悟。

(請點菩薩示現圖參閱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