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十六句:薩婆薩哆那摩婆伽


咒語:第十六句。

薩婆薩哆那摩婆伽

觀世音菩薩現婆迦婆帝神王相
講述:
這句咒語是由(一)薩婆薩哆(二)那摩婆薩哆(三)那摩婆伽,三個語詞組合而成。分別的意思為:「薩婆薩哆」意為佛法廣大;「那摩婆薩哆」為法王子之別稱;「那摩婆伽」意為一切平等。全句的意思為:佛法廣大平等,法王子應廣為宣說。
在講述此句咒語的意義之前,要先對佛法作一點說明:「佛法」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之法,這個法是佛在住世時,觀察宇宙間自然演進的生滅變異的奧秘以及人世間眾生生死流轉的現象而覺知的法則。所以佛法簡單的說就是佛所覺知的宇宙人生的真理,而將此真理向眾生宣說,度化眾生離苦得樂,達於無染的清淨光明境界。了解佛法的基本意義之後,即可知這句咒語是觀世音菩薩在宣說第十三、十四、十五句咒語以後,再說此句咒語是在度化眾生要了解佛法廣大、一切平等,只要眾生能真心不二、依法修行,就可消除煩惱業障,離雜染而得清淨。
這裡所說的「法王子」乃是指生於聖人(法王)之家、能廣修佛法、助佛教化眾生的人,總稱之為法王子。為什麼菩薩在此句中要提法王子呢?因為眾生癡迷,常為世間的一切現象所惑,以致使原有的佛性受到雜染,而生我執進而失去應有的覺知能力,所以一些生長在法王之家、廣植善根的人,應廣為宣說佛法,使眾生能從雜染的生死流轉到達清淨解脫的境界。
佛法廣大,眾生常因宿世的善根而需要作不同的解說,但是千經萬論要想一一了解,實為不能。因此最適合的方法就是依照自己的生活環境,選擇一項最方便的佛法來真心修持,決不要妄求太多,以為到處去聽、去學就會開悟,那實是一種誤解,佛法乃是無盡的法門,只要能一門深入、長期修持,就一定能由迷轉悟,得到清淨自在。大家來此研習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所宣說的大悲咒,是多世以來善根善緣難得的顯現,一定要好好的把握,不要浪費。在有限的人生中,要得一善知識,極為不易,今天能有這樣的機緣,在此菩薩道場共修大悲咒法,決非偶然。
這句咒語特別提到佛法平等,也就是要眾生真正體悟佛法本是慈悲,只要眾生能真心修持,不分聖賢、愚癡,不分富貴、貧賤,不分老幼,不分性別,只要能認真修行,皆能得脫生死苦海,到達清淨安樂的境界,即使過去有業障纏身,也能因誦持大悲咒而得根本的解脫。
菩薩為使眾生對此句咒語更為了悟其所蘊涵的意義,特化現婆迦婆帝神王相,手持利器,以助眾生持誦時能見相知義,並得聖王的護持。「婆迦婆」在「佛地論」以六義稱之:一為自在,二為熾盛,三為端嚴,四為名稱,五為吉祥,六為尊貴。「智度倫」亦言:「婆迦婆」為天竺語,「婆迦」言德,「婆」言有,故名有德。另外「大日經疏」說:「薄伽梵」者即「婆迦婆」,是能破義,如人執利器,多所「摧伏」。從以上的經論中可以了解「婆迦婆」乃是善德的化身,而且勇於破除魔障雜染,在楞嚴咒毘盧真法界所蘊五大諸天部份,因「婆迦婆帝」有六義,故尊之為世間大聖、十法界至尊,並貫通密法五部(即中央如來部,西方蓮華部,東方金剛部,南方摩尼部,北方羯摩部。),而此五部中所含攝之功德乃在以佛菩薩的慈悲願力,將眾生的業障予以消除。觀世音菩薩化現「婆迦婆」帝神王相的因緣,是在度化眾生在誦持此句咒語時,能轉迷成悟、離一切煩惱,如此可使身心有雜染的人,能夠身心清淨,智慧差的人,能夠得到智慧,甚至能在為自己消除災禍、惡業,常得健康外,還能迴向其他眾生離苦得樂,只要能真心誦持大悲咒,這些果報就會自在其中。
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對於在家修行的人,更具方便意義,只要能在日常的生活中真心體悟、精進不懈,除早晚誦持大悲咒之外,若能廣行善業,就一定能種下更多的善因,既可為今生消除業障,也能為來世深植善根。佛法廣大、平等,有情眾生一定要珍惜這一世難得的善因善緣,修一世佛,積三世緣,雖是一句老話,但確有其真實的涵義,願我們能如實修行,能好自為之。

(請點菩薩示現圖參閱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