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十九句:唵阿婆盧醯


咒語:第十九句。

唵阿婆盧醯

觀世音菩薩現無量慈悲相
講述:
這句咒語是由「唵」和「阿婆盧醯」一字及一詞組成。「唵」是起始句,被稱為一切陀羅尼之母,具有皈命、供養、三身、驚覺、行願與攝伏等多種意涵。「阿婆盧醯」意為光明法身(觀世音)。全句為禮敬大悲觀世音,皈命修真的意思。
在上句咒語中曾說明,一切眾生欲思證得圓滿佛果,一定要先能對佛法有所皈依,才能摒除我見,修養正知、正見,進而信心充滿、依法修行證得佛果。而此句咒語更明示皈依觀世音菩薩,即能進入佛法修行的光明境界,可說是菩薩對眾生的無量慈悲。
修行就字義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至於要從何處開始修行,佛在經教上說得很清楚,就是從心修起。大乘佛法強調「攝境從心」,說明世間的一切事象,都是「唯心所現」,所以要使修行能見實效,修心是入門的根本功夫,心能調伏、不生妄念,才能不受外境所染,佛法唯心,此心常多變化,也就是唯識學所說的「唯識所變」,只是變得再多、再快,還是要由心所現,才能得見因果。所謂修行,就是要將此所現的雜染之心,能夠使其歸於清淨。神秀和尚說:「身是菩提樹,心似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這拂拭的功夫,就是返觀自照,也是菩薩示現眾生最重要的修行方式。所謂返觀自照,明白的說,就是自我反省。不過自省要能像照見一樣,才能有用,否則還是不能精進。從另一方面來看,自省就是懺悔,能真心的知過、改過,依佛法來說,才能消除業障,而業障一除,心自清淨,心清能明,智慧即開,智慧一開,即能照見五蘊皆空,此際如撥雲見日,光明遍照,修行才見功夫。
這句咒語,看似簡單,實則蘊涵甚深奧義,從「唵」字開始,就已將修行的一切次第明示清楚,若能依此悟解,即能知一切法門;加上「阿婆盧醯」一句,更使此句咒語的真義立即呈現,那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法門,而觀世音菩薩所以要化現慈悲法相,也正是要度化眾生皈依佛法,由慈悲心開始,因為佛法基本的目的,就是在救度眾生,使眾生能拔苦得樂、清淨安樂,如果要能實現此一理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實踐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法門。佛門廣大、法門無限,眾生雖各有因緣,但總以方便為上,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之法,度化眾生離苦得樂,在普陀落迦會上為十方諸佛、天、人、非人、天龍八部、各界眾生,宣說大悲心陀羅尼經和神奇妙用的大悲神咒,即在教化及引導眾生能依此修行,用以消災除難,並得大慈悲心、清淨心、平等心等諸大利益,這是菩薩賜予眾生最直接的教化、最方便的法門,只要眾生能淨念不斷,不祇能福報現前、智慧增長,而且能深植善根,來世必得人天福報。
觀世音菩薩現慈悲法相,亦在示知眾生,修行之要在於清淨行持,不限劫數、盡於未來,而慈悲之道,尤在先能慈悲自己,自己一旦了解慈悲的應行之道,就要立即去慈悲別人,這就是大乘佛法的真義,此義亦在說明,慈悲別人也是慈悲自己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擴大心量,廣結善緣,使菩薩的慈悲法門,真實的廣行於舉世之間。
誦持大悲咒的殊勝,就在簡單方便,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也沒有任何儀軌,無論何時、何地,任何人都可自在修行,只要發大悲心,一心專向,時間一久,即可有所體悟。佛法廣大、菩薩慈悲,只要真心做到「心奉觀世音,口誦大悲咒」,則必身心清淨、劫運自轉,消一切不善,得一切福報、善果。

(請點菩薩示現圖參閱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