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二十句:盧迦帝


咒語:第二十句。

盧迦帝

觀世音菩薩現大梵天王相
講述:
這句咒語是由「盧迦帝」一詞而成。象徵世尊、觀自在等佛菩薩清淨光明、與天地同體之意。
佛法修行本在清淨。此句咒語觀世音菩薩在宣說時,特以「世尊」為喻,說明佛的清淨光明法身與十方諸佛菩薩,都是依此修行,才能證得不生不滅與天地同體的涅槃境界。世間眾生雖知佛法的慈悲廣大,但「世尊」在修行中究竟如何覺知此一無上甚深的妙法,並無真正深入的理解。所以菩薩要以「世尊」和諸佛菩薩的行持來度化眾生,從典範中去學習、去了悟佛法的精義。「世尊」以太子的尊貴,正值青年時期,竟能捨棄一切人間的豪華生活,進入山林修道,實為古今稀有,而在六年苦行的歲月中,雖然歷盡艱苦、專一心志,但終未能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大道,直到身形消瘦難以支撐時,才領悟到肉體受苦也是一種「執著」的道理,因為修行如果只重形式,而忽視心地的清淨、光明,絕難達到修行真正的目的。只有在正確的見解、不屈不撓的精進體悟中,才能覺悟出宇宙人生的真理,開放出清淨平等的智慧之光。由於此一覺知,「世尊」乃毅然改變以苦行為本的修行方式,並且在尼連禪河沐浴之後,改以靜坐澄慮的思維之法,並誓言「我若不能了脫生死,到達正覺涅槃,決不離座」的決心,在禪定中探索宇宙人生生滅變異的法則,於此可見「世尊」在修行中的智慧與態度。此時的「世尊」結跏趺坐,而色平靜,內心寂光充滿,雖然遭受天魔的侵擾,但任何魔法在一心不亂的「世尊」座前,均是徒勞無功。而「世尊」在誓願解脫眾生苦難的禪定境界中,終能睹明星而悟道,成就了無上的正等正覺。而其中最重要的乃是「世尊」覺知到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以來,在生死的輪迴中,時而為人父母、時而為人子女,有時為友、有時為敵,有時…,這些連綿不斷相生相滅的情境,總在冤親牽連中呈現著一次又一次的因緣生滅的景象。而今「世尊」最為悲歎的是這些眾生常為現實所迷,並不知道彼此曾為眷屬,只在六道輪迴中承受著善惡交替和苦樂互見的果報,這種緣起緣滅的現象,使「世尊」覺悟出生命的流轉,是基於十二因緣生的結果,由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而六入、而觸、而受、而愛、而取、而有、而生,直到老死,這一序列的流轉現象,都是由業而起,而這些業都是在世間時一切造作所產生的結果,值得重視的是這些果的產生是由於其前世的因所帶來,而今生的業又會造來世的果,如此生生世世、因果循環、無有了時。「世尊」為解脫此一惑業所生的輪迴之苦,又悟出四聖諦和八正道的兩項正法,希望眾生在了悟之後,能脫離輪迴之苦。以上是簡單說明「世尊」的悟道因緣,至於爾後的四十九年傳法,卻又是一次次無比的因緣,篇幅所限,以後隨緣再說。
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中之所以現大梵天王相,乃是與「世尊」的傳法有一些因緣,原來「世尊」在悟道之後,仍在畢波羅樹下,靜坐思維如何將所悟得解脫眾生煩惱的正法,傳佈於世,因為考慮到生在五濁惡世的眾生,常會被貪、嗔、癡、慢、疑等惡業所障,缺乏應有的智慧去信受修行,甚至因無知而生誹謗,反而為眾生招致墮入惡道的苦果,實非「世尊」之所願,受此種種考量,「世尊」乃有不如默然靜坐、入於涅槃之想。而在此時,大梵天王得知「世尊」成道之後,仍在定中禪坐,尚無為眾生傳法之意,乃從梵天降落人間,前往「世尊」禪坐的樹下,頂禮合掌,向「世尊」稟告說:往昔「世尊」為了解脫眾生的痛苦煩惱,忍受極大的苦行,甚至在修菩薩行時,忍受頭、目、肢體斷裂之苦,如今終於成就無上的正覺,為何要棄眾生於不顧、而不去傳法呢?「世尊」乃告以擔心眾生難以接受此甚深妙法,甚而於未來墮入惡道的危險。但是大梵天王仍極力勸請,甚至以「世尊」一日不應、一日不離的決心,跪在「世尊」座前,如此到了第七日,「世尊」終於受請,決心開始弘法,這就是大梵天王與佛的一次因緣。觀世音菩薩現大梵天王相,一者是示知大梵天王亦是清淨無染的象徵,而且與佛有殊勝的因緣,誦此咒語,除得清淨的教化之外,還能對「世尊」的悟道、傳法,有較多的了解,這對於修行者會有很大的助益。
我們要學習佛菩薩博施濟眾的精神,也要了悟如果今世沒有善行,來生就不能獲有幸福,現在的幸與不幸,都是過去的業力所致,為了未來久遠的幸福,今生就要努力修善,自己造業自己擔,是任何人也無法替代的道理,所以眾生只要有心修善,則必得福報善果。這是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雖然只有一句咒語,卻含有千萬般深意,這是大家的機緣,一定要善自珍惜。

(請點菩薩示現圖參閱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