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三十九句:罰沙罰嘇


咒語:第三十九句。

罰沙罰嘇

觀世音菩薩現金盔地將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罰沙」、「罰嘇」兩個詞語組合而成。「罰沙」意為能忍,「罰嘇」意為真樂。全句的意思是修行能忍,即可得證佛果的真樂。

    忍,在一般人來說,都會理解其所含的意義,所謂「忍字心上一把刀」、「忍片刻風平浪靜」等等,實在有太多的說法,但都不及佛法對忍的詮釋來得清楚、深刻和週延。《維摩經方便品》說:「以忍調行,攝諸恚怒」,意思即是說:忍是用來調整行為,收攝一切的嗔怒之心。忍在大乘佛法中,是六波羅密之一,佛法對忍的基本解釋,可分作兩點加以說明:

    一是忍耐,就是處違逆之境而不生嗔心。

    二是安忍,意謂安住於理而不動心。

前者可稱之為眾生忍,乃是於一切眾生所遭受之無理的對待,能不嗔、不惱甚至不生報復之心;後者可稱之為無生忍,就是能安住於無生無滅之理,而心不動,《智度論》說:無生忍法者,於無生滅諸法實相中,信受通達、無礙不退。所謂信受通達、無礙不退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能真正體悟和相信以及接受宇宙間一切事物均是無生無滅的道理,而且由於對此一道理的完全理解,就不會為一切有無得失的事項,生煩惱障礙、退轉之心,也許這種境界,在初學佛法的人來說,有時很難體悟,但是若能真正了解和信受此一宇宙生滅變異和生命流轉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一種暫時現象,就能對一切的順逆之境,處之泰然,即使遭受不合理之事,也不會生嗔怨和報復之念。佛經上記載:釋迦牟尼佛在修忍辱之行時,曾受歌利王支解其身之苦,後來還慈悲的予以度化,這就是忍辱的真正精神。世間凡夫常為自己所受的境遇深懷不滿、煩惱怨恨,菩薩為此特現金盔地將相,手執金鈴,時時以鈴聲警惕眾生要遠離嗔恨煩惱,自在修行,如此方能修得真正佛果,得到真實的安樂。俗話說:「能忍自安」,同學們在此研習大悲咒,最重要的意義,也就是在修養此一忍耐的功夫,如果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可以持誦大悲咒,以此輪寶,來摧破心中煩惱和嗔恨的情緒,使心境和順,如果有緣得到很大的福報,也要持誦大悲咒,使心中的貪念消除,使心靈清淨,能如此的處逆境不嗔、處順境不貪,才能真正修得忍辱的境界。

(請點菩薩示現圖參閱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