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四十九句:那囉謹墀


咒語:第四十九句。

那囉謹墀

觀世音菩薩現地藏菩薩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那囉謹墀」單一語詞而成,意為慈悲、禮敬,為上句「彌帝唎夜」慈悲、歡喜意義之延伸。

    在上句觀世音菩薩以慈悲歡喜救度世間一切眾生,使之能「福常隨身」、「所在得利」,而此句咒語菩薩示知眾生,若要生慈悲歡喜之心,先須要有禮敬菩薩與眾生的態度與行為,這是學佛修行所必須具有的一種謙和的修養,每一個修行人在佛菩薩之前,都會禮敬具足,但對眾生卻常會心生高慢,其實從佛法來看,「生佛平等」,本來無別,如果不能明白此一道理,想能學佛有成,行有所得,實為不易。因為末世眾生,根器原本不足,加上處於五濁橫逆之中,要能得善知善行,只依自力修學,實為奢望,雖然舉目之間,寶剎禪林所在常有,但若求一清淨之地,得一善知識教化,又是礙難一見,這不是眾生與佛無緣,而是紅塵滾滾,迷亂了眾生那一絲原有的菩提善性,使自己執迷而不悟,所以學佛修行,要心懷慈悲,歸依菩薩,就是為消除此一念之迷。我們研習大悲咒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心奉觀世音,口誦大悲咒」,主要原因,也在讓自己能時時處處禮敬菩薩,以菩薩的慈悲為念,因為我們均非上智之人,自力有限,必須仰仗佛菩薩的慈悲加持,以及佛法的度化,才能有所增益。佛法廣大,只要能心存禮敬,善自攝受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以及善知識的傳法導引,就能不斷的自省、向善、成就淨業。人生在世有太多的煩惱,其中主要部份乃來自家庭,尤其在工商業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越來越為淡薄,一旦遭受危難,常常有孤苦無依之感,而一般來說,處此情境下,大多會先起思念父母、親人之心,這種感情的流露,本是人的天性,但遺憾的是,很多人都已在茫茫濁世中,遺忘了這原有的自性,為使此自性不被染著,所以佛法以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為三福之首,用以示知眾生孝行的重要。

    觀世音菩薩在此句中示現地藏菩薩相,乃因地藏菩薩的行願之中,「孝道」佔有極大的份量,《地藏本願經》一開始就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可見孝道在佛法中的地位。印光法師也曾有:「地藏菩薩,其於菩薩孝心純篤,願力廣大,三世諸佛莫能贊,九界眾生咸依歸」贊歎之語,可知孝思孝行實為佛法之要義,我們學佛修行,應以此作為修學的根本。觀世音菩薩以此示現,寓意即在示知眾生,要以佛的孝行為典範,菩薩慈悲,眾生有情,我們一定要以慈悲、禮敬之心,孝順父母,禮敬菩薩,方能在今世的人生旅程中平安喜樂,為來世種下善德善因,以不負菩薩的慈悲教化。

(請點菩薩示現圖參閱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