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五十九句。
娑婆訶
觀世音菩薩現阿闍那尊者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娑婆訶」一個語詞而成,意為法性隨緣,能自在成就。
這句咒語是連接上句「室皤囉夜」的意義,進而闡明佛法廣大,法性隨緣的道理。在此要將法性隨緣的意義,先作一簡單的說明:在佛法來說,法性即是指諸法的本體而言,又可稱之為實相、真如、法界、涅槃等。法性為萬法之所依,其性不改不變,在歷來有很多的說法,大致上以《華嚴賢首》所倡之真如,有不變與隨緣二義之解釋為多。所謂法性隨緣,乃是指法性之體,能隨緣變造一切諸法,然而不管如何變造,此法性之體仍能保持不變,如水之變為波浪,仍能保有水的本性,金之熔為飾品,仍能保持金之本性不變。而這裡所要了解的乃是此法性之體,雖無染無垢,但所變之法,卻有染淨之別,原因是由於所造之緣有染有淨,隨染緣而生流轉的因果,隨淨緣而生還滅的因果,這種情形,即是法性隨緣。
由於法性是涅槃的別名,而涅槃有常樂我淨四德,所以也稱之為法性常樂,而在《大乘大般涅槃經》所說的此四德,其分別來說:常德即是指涅槃之體,恆常不變,沒有生滅;而樂德是指涅槃之體,永遠寂滅,安樂受用,無所煩惱;我德則是指涅槃之體,得大自在,沒有絲毫的束縛,此我德有兩種解釋,一是就體自在實名為我,《涅槃經哀歎品》說:「若法是實、是真、是主、是依,性不變易是名為我」,二是就用自在亦名為我,如《涅槃經高貴德王品》所說:「有大我故,名大涅槃、大自在故,名為大我。云何名為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則名為我」;淨德是指涅槃之體,解脫一切的垢染,自在清淨。此常樂我淨四德,事實上即是整本《涅槃經》的主要內容,亦為修學佛法的人,所必須了解的根本德行。
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中,示現阿那闍尊者相,主要在教化眾生,修行要以德為本,因為在佛法上所稱名的尊者,都是智德具足修行成就的聖者,我們在此研習大悲咒,一者是要減滅一切的業障,能得生活自在安樂;再者信願能有所成就,自度度人。但是這兩者,都要先從修己修福做起,世間一切法,老實說,都是要從根本處開始修行,決不能好高騖遠,期盼一步登天。佛菩薩的慈悲,都是平等的賜予一切眾生,沒有分別,沒有先後,只在眾生能真實的依法修行。法性隨緣,能得自在成就,所以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奉行,才能得遂所願。
在此句「娑婆訶」的咒語中,所涵藏的意義,雖然是較為深奧一些,但是菩薩慈悲,以大悲咒來攝取眾生,教化一切有情之人,我們只要能持咒到一心清淨,就能體悟到此心安處是淨土的境界,用不著離心外求,因為菩薩就在心中,佛法是「唯心所現」的大法,所以離心外求很難有所體悟、有所成就。眾生有自性,佛菩薩有法性,自性圓滿,法性隨緣,都是在恆順眾生,度化有情。但願我們都能真心持咒,力行不懈,境空行實,不著一相,不存妄念,從日常生活中,斷除習氣,廣集善業,如此朝夕惕厲,必得自在成就。
(請點菩薩示現圖參閱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