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六十三句:娑婆訶


咒語:第六十三句。 

娑婆訶

觀世音菩薩現拘絺羅尊者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娑婆訶」一個語詞而成,意為立志修行,雖能自悟而得成就,但仍須佛菩薩與善知識的引導,才能證得圓滿堅固的無上境界。

這是承接上句「摩囉那囉」的涵義而再加說明,因為佛法廣大奧秘,眾生修學時,雖能憑藉自己的堅強意願,用功修行,而能有所了悟、有所受用,但是若無佛菩薩與善知識隨機引導、佛力加持,仍只能在自身修行的範圍內,輾轉輪迴,得不到清淨自在的佛菩薩境界。

    人的一生有很多遭遇,有的好,有的壞,這在佛法來說,就是定業,這是過去生中所造作的因果,所以是好不必歡喜,是壞也不必怨懟,只要此生能斷惡修善,就能改變今世和來世的命運。明人黃坤儀寫《了凡四訓》,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作者以親身的經歷,敘述他的一生境遇,可說開始時一切都不如意,功名無望,亦無子女,而且人壽只有五十三歲,後經雲谷禪師的指點,才決心以有生之年,廣行善業,首先以十年時間完成三千件善事,但是行善三年運即改變,第一件就是鄉試考中第一名秀才,以後每考必中,而在考中進士之後,受命為河北寶坻縣令,任中又做了很多善事,不久便得一子,使得命中無子而能得子,本來壽命只有五十三歲,結果活到七十四歲,多活了二十年,這是真人真事的例子,所以印光大師為了教化眾生,印了很多《了凡四訓》贈送有緣。在座的各位同學,也許大家的命運各不相同,但是能在此共修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研習大悲咒,這是極為難得的共緣,只要我們能信願行深,將菩薩的大悲善業,宏揚於世,就是在作一項大善業,不僅會改變每個人一生的運命,還能為來世深種善根,大家若能不間不斷的持誦大悲咒,用以修行自己,用以教化有情,則菩薩的感應護持,亦會立現眼前。也許有人會覺得已經持咒很久,為什麼還未能得到菩薩的護持而有所感應,事實上,菩薩慈悲,從未離開過每位修持大悲咒的人,只是我們並未體察得到,原因是,此心尚未清淨,故未能與菩薩感應道交,而所謂感應道交,也許大家能體悟其中的一些涵義,但要說得清楚,卻非人人可能,這句話的重點,在道交這兩個字,也就是說能與佛菩薩同道,才能與佛菩薩有所交集,能交集才會有所感應,古人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何況是菩薩的大道。菩薩的道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慈悲,如果我們不能心懷慈悲,就沒有辦法和菩薩同道,不同道又何能感應?就世間法來說,對於一個平凡的人,道在何處呢?簡言之,就是待人處世之道,待人以誠,處世以理,心無妄念,行不逾矩,這樣的人生道上,就不會有所煩惱,如此心地清淨,也就必能與菩薩有所相應。

    在此句咒語中,菩薩為示知眾生,修行要能自悟,必須要得佛菩薩的慈悲加持,才能有無上成就,特現拘絺羅尊者相,並以此教化修學佛法和持誦大悲咒的有情眾生。拘絺羅尊者即長爪梵志,為舍利弗之舅父,雖立志苦修而略有成就,但為憍慢之心所迷,幸得佛之教化,乃能成就阿羅漢果(《智度論一》)。我們學佛修行,雖能憑一己之力廣讀經論,但仍只是一種知識的獲得,而非佛法上的成就,菩薩以此句咒語示知眾生,並以拘絺羅尊者之事為例,使眾生在學佛修行時,能以慈悲為本、謙卑為懷,以恭敬之心供奉諸佛菩薩,願求菩薩的佛力加持,才能真正證入無上堅固的清淨境界。

(請點菩薩示現圖參閱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