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六十九句。
娑婆訶
觀世音菩薩現諸天魔王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娑婆訶」一個語詞組合而成。意為化導眾生,除捨怨憎。
在前句「者吉囉阿悉陀夜」咒語中,我們了悟學佛修行,要能先降伏一切怨魔,才能證得清淨佛果。此句「娑婆訶」乃是承襲前句的涵義,菩薩以之教化眾生,要捨除怨憎,除了要心存慈悲、迴向菩提之外,還要在忍辱上下功夫,才能不懷舊惡,除捨怨憎。《四十二章經十五章》記載:「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這段經文的意思,是在說明「忍辱」的重要,修行如不修忍,則很難不懷舊惡,捨除煩惱。並藉由沙門請佛開示,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得到修行的最大助力?又要用什麼方法,才能明心見性,得到成就?佛答以「忍辱」是最有用的助道方法,因為「忍辱」為六波羅蜜之一,修行的人能忍受諸般侮辱惱害,不生怨恨,不計宿怨、不念舊惡,才能在修行上不生煩擾,如果自己不以怨恨之心對待於人,別人也就不會以怨憎加諸於己,如此善善相因,自身也就能得到安樂自在了。
世間人與人的關係,大多是相互對待的,一個能夠忍辱的人,必會時時以慈悲柔順待人,不祇不會與人結怨,而且還會受到別人的尊重,這就是佛所說「忍者無惡,必為人尊」的道理,我們學佛修行,一定要了悟佛的這項開示,作為修行的座右銘,而這也是化解別人對我們怨憎的最有效方法。其次經中所說的「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意思即是修行學佛的人,要經常將心中因五欲引起的垢染,拂拭清淨,使心地能像白玉一樣的潔淨,如此就能達到明心見性,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在此句咒語中,觀世音菩薩為教化眾生,能以慈悲和忍辱,除捨心中的怨憎煩惱,特現諸天魔王相,以警惕眾生,如果持咒修行,不能心地清淨,甚至常生怨懟之心,不僅不會受到諸天魔王的護衛,而且還會受到諸天魔眾的干擾,使修行更增障礙,所以如何能使心地清淨,不受物欲誘引而生怨惱?菩薩乃以朝夕持誦大悲神咒,化導眾生從持誦咒語中,了悟佛法的真義,以滅除心中的怨憎與垢染,進而能在一心專注中,自我轉化成為菩薩的化身眷屬,證得明心見性的成就。
由於常持大悲咒,不僅能使心地清淨,滅除煩惱,改善人與人之間相互對待的關係,而且能增長智慧,不生煩惱,成就一切願求,所以觀世音菩薩才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上說:「誦持此陀羅尼者,口中所出言音,若善若惡,一切天魔外道,天龍鬼神,聞者皆是清淨法音,皆於其人起恭敬心,尊重如佛。」可知持誦大悲咒,對於一切眾生,都會化解魔怨,積聚善根,成就一切修行的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