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八十句。
娑婆訶
觀世音菩薩現垂金色臂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娑婆訶」一個語詞而成。意為修行欲成就清淨法身,應斷耳根聲塵。
在前句「爍皤囉夜」咒語中,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若欲修得自在清淨的境界,宜斷滅眼根色塵,以免常為外境所惑,此句「娑婆訶」除承接前句之修行法門外,進一步則要斷除六根之次的耳根,以免為聲塵所擾。一般就生理功能而言,肉眼如不隨身轉動,只能視前,不能兼及上、下、左、右、後,但耳的作用,只要功能正常,卻無此限制,凡是聲音能到的距離而無障礙,即能攝受聽聞,所以修行人對耳根的修持,常須多費功夫。
《楞嚴經》記述觀世音菩薩在修耳根圓通時,曾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這一段經文的意思是說,觀世音菩薩向佛說明,久遠以前,有一尊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自己有緣在此佛前發大菩提心,其後佛即教我從聞、思、修三慧法門修行,可進入禪定的境界。最初是由耳根流轉還滅的聞性中起修,使一切的聲塵,進入清淨寂滅的涅槃境界,不僅動相不復存在,連靜相也隨之消亡,達到動靜俱盡、了然不生的情境。如此功夫日漸增長,不但塵無所緣、根無所依,連帶的耳根能聞的識性,也就不復存在。由於所聞的動靜二相不生,能聞的識性也不存在,覺也就沒有了,無覺即無空,能空所空俱滅,乃使生也無生、滅也無滅,生滅俱無,寂滅自然現前。而在此寂滅的境界中,我突然超越世間的一切現象,而且和十方世界,圓滿融合,達到自性光明,無所障礙的境界,同時也得到兩種無上的成就,一者是能上合十方諸佛的本妙覺心,與如來同具慈悲的願力,普度一切眾生;二者能與十方六道一切眾生,同具悲仰之情,解脫一切煩惱。
以上的簡單解釋,也許同學們尚不能完全理解,但必須要了知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中,是以斷滅耳根聲塵來教化眾生,免受音聲困擾的慈悲示現。所謂靡靡之音,最能使人忘情喪志,而惡言妄語,更能令人陷於邪見、嗔恚,所以菩薩以自己所修耳根的成就,來度化眾生,在此聲色迷離的世界中,千萬要審慎聽聞,我們雖無法達到菩薩耳根圓通的境界,但至少可以做到「非禮勿聽」的地步。
修攝耳根,確非易事,但只要能真實用心修持,還是會有一定的成就。觀世音菩薩為使眾生能體悟此一修行法門,特於此句中現垂金色臂相,以示雖有萬般音聲,亦能不為所動。耳朵乃是人與生俱來的器官,聽聞音聲亦是一種本能,如何能常聽正言、常聞正法,不受流言、噪音的影響?則是要靠自己能淨心修持,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如此方能清淨自在,不生煩惱。而持誦大悲咒,確具此等功效,只要能受持不斷,對修持耳根清淨,必有莫大的助益。因為大悲咒是菩薩的法音,常持即能聞性圓滿,開啟智慧,解脫煩惱,萌生慈悲願力,而使心地清淨,平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