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八十句:娑婆訶

大悲咒觀世音菩薩示現相釋義

觀世音菩薩現垂金色臂相 

在大悲咒第八十句「娑婆訶」咒語中,觀世音菩薩為教化眾生能保持身心清淨,不受外擾,精進修行,而得自在成就,特現垂金色臂法相。

金色臂象徵觀世音菩薩無上莊嚴的法相,並以下垂顯現不為外境所動的涵義。在此相中,同時以多種樂器,代表音聲的呈現。而在五音交響的樂聲中,菩薩以靜止無為的狀態,讓音韻過耳無聞,此乃示知眾生,要能在嘈雜的生活環境內,淨心持志,不為外界音聲所擾。也許音聲難以阻斷,但若能定心一處,即能充耳不聞。所以菩薩在修「耳根圓通」時,得觀世音佛教導,從聞、思、修中,入三摩地。所謂聞、思、修,一般來說乃指大乘菩薩所修之法門,又名三慧,簡單的說:聞慧,乃依見聞經教而生之智慧;思慧,乃依思惟諸法之理所生之智慧;修慧,則為依修禪入定而生之智慧。前二者可稱之為散智,以其發修慧之緣,後者稱之為定智,有斷惑證理之作用,《成實論三慧品》對此有較多之說明,因篇幅所限,不再予以引述。

在觀世音菩薩所修耳根圓通法門時,特別提到此聞、思、修三慧,乃在闡明聞慧之意,為自耳返聞,不隨音聲生滅而有分別、執著,也就是聞與無聞、返聞自性的道理;思慧乃是內不思根、外不思塵,一念不生、全體皆現的境界;至於修慧乃是以耳根為聞性的法門,修得不生不滅的真如實智。以此三慧作為耳根修持的法門,當能圓通無礙,達到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薩大悲境界。

在此句「娑婆訶」的咒語中,觀世音菩薩所以要以垂臂相來示現,除了以上的簡要說明外,最重要的是在度化眾生。若能解脫煩惱,得到清淨自在的生活環境,必須要在耳根聽聞中,心有所思、行有所修。因為世間的一切現象,大多來自傳聞,一不小心,即會為外境相傳的流言妄語所惑,而一些最能影響情緒的語言,不管是綺言、惡語,都會使人產生偏邪之見,帶來很多無謂的煩惱。菩薩以修耳根圓通來示現返聞聞自性的道理,即是在度化眾生,不要為不當的音聲所惑,而能一心清淨,從聞所當聞中,逐漸證入「聞所聞盡、盡聞不住」的境界,這種成就,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我們若能依菩薩的示現,淨心修持大悲咒,即使處在五音繞樑的情境下,也會不為所動。古人雖說,聞雅音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若以菩薩之示現思之,則知一切世間的音聲,只是一時的現象而已,實不必為之生妄念、動塵心,受諸苦惱而不自覺。觀世音菩薩於此句咒語中,作此示現,亦在教化大家若能常持大悲咒,思惟修行,自能淨心、養性,不為外境所惑,而且即使有所聽聞,於持咒中,亦能知所警惕,不會為悠揚的樂音和綺言、誑語,而有礙於身心的清淨。《法句經》說:「若多少有聞,自大以憍人,是如盲執燭,照彼不自明」這就是對聽聞最好的詮釋。也許我們都難證入耳根圓通、十方圓明的境界,但若修得「非禮勿聽,非禮勿言」的素養,即已見入門的功夫了,至於如何能有更高的成就,則要看自己能否依菩薩的慈悲教化,不斷的精進修持而定,佛法唯心,心若清淨,則一切成就,已自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