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八十一句:唵悉殿都


咒語:第八十一句。 

唵悉殿都

觀世音菩薩現開五輪指相

講述:

此句咒語是由「唵」、「悉殿都」兩個語詞組合而成。「唵」字在密教金剛界中,經常用於咒語之開始。具有皈命、供養、警覺、攝伏及三身之義;「悉殿都」為修道樞紐,能令成就之意。全句的意思為皈命、供養觀世音菩薩,修行大悲咒能令一切成就。

觀世音菩薩以此句「唵.悉殿都」咒語教化眾生,真心受持大悲咒,能令一切修行得到所願皆遂的成就。因為大悲咒為修持菩薩大悲法門的樞紐,只要能持,就得成就。《大乘義章》說:「神咒之言句,總持無量之文義、無盡之功德」。《佛地論五》稱咒為「於一法中,持一切法。於一文中,持一切文。於一義中,持一切義。攝藏無量諸功德,故名無盡藏」,可知咒能含攝一切相關經典的文義與功德。常持不斷,即能證入修行成就的甚深境界。

由於眾生的根器各異、因緣不同,對於閱讀經論、聽聞正法所理解的程度,深淺不等,因此佛菩薩慈悲,乃以咒語教化眾生,方便受持,只要眾生能真心唸誦,便能取其精義,自在受用。一如《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部經文為一千四百五十三句,八千一百九十一字,為使眾生易於了悟,菩薩乃又再宣說大悲咒,以之教化眾生。雖然大悲咒只有四百一十五字,八十四句,但其所涵的意義,卻極為廣大,可說是《大悲心陀羅尼經》的精華,只要能依此行持,便能攝受經上所載的一切功德,其所具足的神妙和因緣,正如佛對阿難尊者所說:「此陀羅尼威神之力,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歎莫能盡。若不過去久遠已來,廣積善根,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汝等大眾,天、人、龍神,聞我讚歎,皆應隨喜。」此段經文是佛對大悲咒的讚歎,並以此示知一切眾生,善緣難得,皆應隨喜受持,而其功德正如觀世音菩薩在經中所說:「若聞此陀羅尼名字者,尚滅無量劫生死重罪,何況誦持者,若得此神咒誦者,當知其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廣種善根,若能為諸眾生拔其苦難,如法誦持者,當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所見眾生,皆悉為誦,令彼耳聞與作菩提因,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讚不可盡。」這一段經文也在清楚喻知眾生,持誦大悲咒者的不世因緣,由於大悲咒不僅能消除一切罪業,還具有無量的功德,大家只要能依此修行,無所懈怠,則必能證得一切成就。

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中,同時也示知眾生持咒修行,要能免除一切障礙、煩惱,就須斷除鼻根香塵,方能淨心行持。因鼻根有辨聞香臭之能,因此常受外境的氣味干擾,或生貪欲、或生嗔怨,甚至因圖口腹之欲,而犯殺生之過。對於修持佛法的人來說,不管是香氣襲人或臭氣難聞,都會導致心神的紛擾不寧,《成實論破香品》說,香不可取,因香能使人愚癡,可見鼻如用之於嗅,則常能使人煩惱。但鼻根亦為呼吸調息之門,一旦人無呼吸,生命則將終止,所以在初修佛法五停心觀中,就有數息觀,也就是觀察呼吸出入之相,每一出入皆默數自一至十,以停止心思散亂,使心能專注。因此如用之於修行,則能使人心無散亂,有益於精進。至於用之於聞或用之於修,兩者之間如何擇取,則要看自己的作為了。

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中,除教化眾生要依願受持大悲咒、淨心行持外,也要眾生能修持鼻根,免受香塵之擾。同時開現五輪指相,以此度化眾生在修學佛法、受持大悲咒時,能了悟生命的一切流轉,宇宙萬物的一切生滅變異,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一時現象,實不必多自妄想,惹生煩惱,能夠有緣修學佛法,就要善自珍惜,一切修行若能做到只看用心、不思成就,就必能有所精進。此句咒語涵義深廣,要善加體悟,才能真實了悟,證得清淨自在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