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二十七句:俱盧俱盧羯蒙

大悲咒觀世音菩薩示現相釋義

觀世音菩薩現空身菩薩相

觀世音菩薩在宣說大悲咒第二十七句咒語「俱盧俱盧羯蒙」時,特現「空身菩薩」相,這位菩薩雖然在經典上極為少見,甚至連佛學辭典等也未記載,但是亙古以來,十方諸佛如恆河沙一樣的不可量數,觀世音菩薩既然示現予眾生,亦必有其真實的意涵。
佛教在對空的解釋上,通常是指因緣所生之法,究竟而無實體謂之空。《維摩詰經弟子品》:「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這些都在說明「諸法皆空」的意義,所以修學佛法,一定要對此空義有真實的了解,才不會誤假為真,亂了修行的步驟。由於佛法對空的解說有各種不同的名數,一般修學佛法的人,極易混淆不清,所以菩薩乃現「空身菩薩」相,示知眾生修行佛法先以「身空」為始,再漸次進入到「空心」、「空性」,最後到「空法」,這就是《金剛經論》上所說的四句偈,是文殊菩薩請示釋迦牟尼佛,對修學佛法的人,所要了悟的道理。而所謂「空身」,就是能將身見去除,才能從知見與實證兩方面,得所成就。我們若能了悟「空身」是修行佛法的第一層境界,就必須了解「身」是什麼?就常識來說:我們的身體本是父母所生,從遺傳到成長的過程中,卻承習了不少父母的習氣,如形體、相貌以及生活習慣,但在另一方面,卻也有佛法上所說的業力,這些業力也就是隨業流轉的因,要能深知這些業因的存在和流變,修習佛法就是最直接的方法,因人人皆有佛性,所以能化惡因為善果,這是佛法能夠轉化生命最主要的原因。但是這種轉化的過程,除了隨緣順化之外,還要以知空為首要,因為能知空才能知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道理,這雖只是小乘佛法的途徑,但卻也是修行大乘佛法的開始。就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的道理一樣,我們既知此身乃四大、五蘊和合而成,雖有形、有質,但五蘊乃因緣所生之果,這個果依佛法來看亦是沒有實性的空,這個空,也就是身、法皆空之義。能悟得此理,修行佛法就會自然的清淨自在,再無煩惱、再無愁了。如果用修行的境界來看,這也就是空身菩薩所示現的真空不空、不空是空的無上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