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七十七句:南無阿唎耶

大悲咒觀世音菩薩示現相釋義

觀世音菩薩現普賢菩薩法相

在大悲咒第七十七句「南無阿唎耶」咒語中,觀世音菩薩為教化眾生在修習佛法時,能真心皈依和禮敬慈悲清淨的聖者,特現普賢菩薩法相。

    普賢梵文為「三曼多跋陀羅」,三曼多譯為普,跋陀羅譯為賢。《大日經疏》說:「普賢菩薩,普是遍一切處義,賢是最妙善義」,即是說普賢菩薩依菩提心所修的願行,能廣被一切,弘宣護持一切正法,所以名為普賢。

    普賢菩薩在佛菩薩的修行境界上,具有極高的成就,與文殊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脇侍。文殊騎獅,普賢乘象,表示理、智相即,行、證相應。普賢菩薩亦是大乘佛法成就的代表,在《華嚴經》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一切佛法歸於毗盧遮那如來及文殊、普賢兩位菩薩,三者並稱「華嚴三聖」,而普賢菩薩為一切菩薩行的象徵,所以又尊稱之為大行菩薩。

    在《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記述:「普賢菩薩,身量無邊,音聲無邊,色像無邊,欲來此國,入自在神通,促身令小,閻浮提人,三障重故,以智慧力,化乘白象,其象六牙,七支跓地,其七支下,生七蓮華,象色鮮白,白中上者,頗梨雪山,不得為比。」這一段經文,說明普賢菩薩的無邊法相及所化乘之座騎,在經上尚有更多的記載,因篇幅所限,未便詳為引述。

    普賢菩薩修行精進,願行具足,在《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中記載:「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讚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因這十大願能開示菩薩的發心,能代表一切菩薩的行願,所以稱之為十大願王,又稱為普賢願海,一切眾生,若能依此修行,就能圓滿成就此普賢行,而此普賢行,就是一切菩薩必修的法門,於此可見普賢菩薩在佛法成就上的殊勝。

    除《華嚴經》之外,在《法華經勸發品》中,普賢菩薩也具有崇高的地位,在法華會上,普賢菩薩是最後向參予法會的大眾說法,勸說會眾要發菩提心,並且要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此一《妙法蓮華經》,因為普賢菩薩修行圓滿,不祇願大、行大,而且精進不懈、廣為護持如來妙法,經中記載:「爾時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於後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除其衰患,令得安隱,使無伺求得其便者。」這是普賢菩薩對佛法的「弘宣護持」,也顯示普賢菩薩在佛法修行上的無量成就。

    以上摘要引述各大經典所記述普賢菩薩的諸大成就,雖極簡略,但已顯現普賢菩薩的聖者形象。觀世音菩薩在此句咒語中,所以要示現此菩薩的用意,即在以此菩薩的無上願行,教化持誦大悲咒的眾生,能深入學習普賢菩薩的廣大願行,常修禮敬及歸向諸佛菩薩護持眾生的慈悲精神,並依此弘揚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使眾生得度。而我們有緣受持菩薩所宣說的大悲咒,更應遵照菩薩的教化,精進修行,奮力不懈,只要能一心皈向菩薩,必能得菩薩慈悲的護持,止惡行善,修己度人,證入清淨安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