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三句: 婆盧羯帝 爍鉢囉耶

大悲咒觀世音菩薩示現相釋義

觀世音菩薩現持鉢相

在大悲咒第三句「婆盧羯帝爍鉢囉耶」此句咒語中,觀世音菩薩為悲憫眾生的苦惱,特發大悲心,並現持鉢法相,以拯救一切眾生同修佛法。

「鉢」是出家人最主要的隨身法器之一,在《金剛般若疏》中,對於鉢的涵義有多種解說,這裡僅只提出其中主要的部份加以說明:

(一)鉢為功德器:能為供養的人貯存功德、消除業障、成就善因。

(二)鉢是應量器:喻示出家人隨順三世佛法,應受人天供養。

(三)鉢是忍辱器:持鉢次第乞食,不分貧富、不分多寡、不計好壞,一概以平等心視之,可增進比丘修行法業。

(四)鉢是清涼器:鉢除作飲食器外,還可將水及藥物入鉢冶煉,攝心專念,能除身心諸疾,亦為觀音法門中,「治療腹中諸病」的法器。

    由以上的說明可知,出家人以鉢作為資養色身、進德修業的法器,也是以鉢作為供給眾生布施的功德福田,所謂「一鉢千家飯」就是廣結善緣的最佳寫照。因為鉢的容量有限,不會造成貪念,在佛法傳統的律儀中,持鉢乞食時,通常以三戶為限,若所乞三戶均無供養,就要停止乞食,自知今日無福,而須回到精舍等待別的同事化緣回來時,若有餘食便可分享,這就是佛法所說的隨緣,雖無所得,亦無怨尤。這是一種自我的修行,這在釋迦牟尼佛住世說法時,就是如此的以身作則,示現給比丘們效法。《金剛經》就有一段佛在衹樹給孤獨園說法的故事:「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衹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釋迦牟尼佛到了吃飯的時候,穿上了袈裟,手中拿著盛飯的鉢子,從衹樹給孤獨園講堂走到舍衛城去乞食,等到依次三戶乞食之後,便回到原來的講法之處,和弟子們共同用食,食後,再把袈裟和鉢收好,洗好腳,將座位整理好再坐下。雖然這段經文只是在說明佛的乞食情形,但從微小的細節上可以看出佛的生活是如此的簡單、如此的清淨,而且一切事情都是自己行持,以一位證得佛果的聖者,還能行腳化緣,不假手於人,充分顯露出佛菩薩的自在清淨和偉大的平等精神。雖然兩千五百年後,仍是讀來令人油然生敬。清代順治皇帝曾有《讚僧詩》,描述出家人自在清和的安樂境界:「世間難比出家人,無牽無罣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這種隨緣自在、行腳度化的清貧生涯,正說明了佛菩薩無上清淨的境界,我們研習大悲咒、學佛菩薩修行應世,即須學習佛菩薩這種平凡少欲、清淨自在的修行精神。

    從以上所說即可了悟本句咒語,觀世音菩薩為何要示現持鉢法相度化眾生的因緣了。我們要禮敬觀世音菩薩,就是要體悟菩薩度化眾生的慈悲,不管是第一句示現的持念珠相、第二句示現持法輪相,還是此句的托鉢相,都有其一定的教化涵義、有其一定的次第,不能只以為這只是一種法器而已。《五苦章句經》說:「作福事易,為道事難;為道復易,解道者難」,佛法以解行並重,我們在此研習佛法,亦應深切體悟觀世音菩薩宣說大悲咒語之深意,勤學明理,以求精進。

    觀世音菩薩以大悲救度世間眾生,普門示現,眾生有任何需求,稱名誦禱,菩薩即會視其苦難以不可思議的化身,於十方世界作無量的救度,使苦難中的眾生,離苦得樂、平安清淨。我們今天在此研習大悲咒,更應奉行菩薩的大悲願力,禮敬觀世音菩薩,以能上求佛法以自覺,下化有情以覺他,自度度人,成為觀世音菩薩的虔敬信眾。明白這個道理,就可理解此句咒語的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