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語:第十二句:南無‧那囉謹墀

大悲咒觀世音菩薩示現相釋義

觀世音菩薩現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相

    在大悲咒第十二句「南無那囉謹墀」咒語中,觀世音菩薩為度化世間眾生,學佛修行時,能真切的入佛知見,特現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相。在上句「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咒語中,觀世音菩薩現「圓滿報身盧舍那佛相」,在佛法的經典中,多將毘盧遮那、盧舍那、釋迦牟尼分別視之為法、報、應(化)三身,毘盧遮那意為遍一切處,盧舍那意為智德圓滿,《華嚴經》亦以前二者為法、報二身,意為光明遍照來分別。密宗則以毘盧遮那佛為理智不二之法身佛,並譯稱遍照或稱大日如來,《大日經疏》說:「所謂毘盧遮那者,日也,如世間之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長一切萬物,成一切眾生事業,今法身如來亦復如是,故以為喻也」。以上這些說法,雖略有不同,但都稱為佛的「三身」,應無疑義。而就佛教的觀點來看,天台所說的法、報、應三身之次第排列,比較明確具體,而三者均為釋迦牟尼佛之覺身,如果從共有的功德加以區分,則毘盧遮那佛和盧舍那佛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法身佛與報身佛,而釋迦牟尼佛則為一世成佛於閻浮提的應身佛。依《法華經》的說法,在印度修行證道、弘法利生、究竟涅槃的「釋迦牟尼佛」,在久遠之前,早已成佛,其一時的示現只是用以教化眾生,如是修行佛法,權巧方便而已,與佛原有之法、報二身實無所分別。

    觀世音菩薩在此二句中,先以圓滿報身示現盧舍那佛相,再以清淨法身示現毘盧遮那佛相,意義都在示知眾生,學佛修行應以圓滿、清淨為根本,而此圓滿清淨的法益和涵義,已由應世的釋迦牟尼佛圓滿無礙的示現,眾生只要學佛修行,就能入佛知見,成就一世的佛果。至於佛的法、報、應三身,乃是修行的無上境界,唯佛能有,眾生若能成佛,就能證入此一境界,這是觀世音菩薩示現此佛相的真實涵義。

    而佛所示現的法身、報身、應(化)身,其基本的意義,依《金光明經玄義卷》說:「法報應是為三,三種法聚故名身,所謂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報身,功德法聚名應身。」《止觀》也說:「就境為法身,就智為報身,起用為應身」,所以一般所說佛的法身,乃是將宇宙的實相之理,加以人格化,而將此真理的體現者—釋迦牟尼佛,尊稱為法身佛。報身乃是指菩薩經過波羅蜜的修行與誓願,福德智德具足,而成為福慧圓滿的報身佛。應身又稱為化身或應化身,是為相應教化眾生的需要,而變化成種種形象之身,如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化身。就三身的境界來說,法身是普遍存在於十方三世的圓滿佛身,而報身和應身則是在特定的時代和地域,為了化導有緣的眾生所示現的佛身,而此法、報、應三身,通常都只是用以對佛陀的一項尊稱。而在此句「南無那囉謹墀」咒語中,觀世音菩薩特別示現毘盧遮那佛清淨法身,即是在教化眾生,佛的清淨法身乃為一切修行的無上境界。至於如何才能修得清淨,六祖惠能在《壇經無相三皈依》中說:「自性皈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這就是說明,修行在自淨其心的道理,一切修行佛法的人,能在五欲六塵中自淨其意,也就能證得「心淨即佛土淨」的佛菩薩境界了。